24總穴歌超實用!中醫必學穴位 | 老祖宗的智慧!24總穴歌解析 | 按這裡就對了!24總穴歌教學

二十四總穴歌是中醫針灸學中流傳已久的經典口訣,把全身最重要的24個穴位編成歌訣方便記憶。這些穴位分布在人體各條經絡上,掌握它們就能應對許多常見症狀,難怪老一輩的中醫師都說「熟記二十四總穴,走遍天下不用愁」。

說到這些穴位的妙用,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。像是頭痛時按壓合谷穴(位於手背虎口處),或是胃痛時按壓足三里(膝蓋下方四指寬處),效果都特別明顯。我自己就常常在熬夜工作後按壓風池穴(後頸部髮際線凹陷處),馬上就能緩解頭昏腦脹的感覺。

下面整理幾個最常用的穴位給大家參考:

穴位名稱 位置 主要功效
合谷穴 手背虎口處 頭痛、牙痛、發燒
足三里 膝蓋下方四指寬 腸胃不適、增強免疫力
內關穴 手腕橫紋上三指 心悸、失眠、暈車
三陰交 腳踝內側四指寬 婦科問題、水腫

記得剛開始學針灸時,老師要我們把二十四總穴歌背得滾瓜爛熟。那時候覺得好難記,現在才發現真的超級實用。比如說突然牙痛,馬上就能想到「面口合谷收」這句口訣,知道要按壓合谷穴來緩解。或是遇到暈車想吐的情況,就會想到「心胸內關謀」,按壓內關穴真的能舒服很多。

這些穴位不僅能用在治療上,平常保養也很適合。像我們這種整天盯著電腦的上班族,經常按壓睛明穴(內眼角上方)和太陽穴,對眼睛疲勞特別有效。我媽還會每天按壓足三里來養生,說這是「長壽穴」,難怪她六十幾歲了爬樓梯還是比我快。

二十四總穴歌

什麼是二十四總穴歌?中醫經絡入門必學口訣

學中醫的朋友一定聽過「寧失其穴,勿失其經」這句老話,但對初學者來說,經絡穴位實在太多太難記啦!這時候就要靠「二十四總穴歌」這個超實用的口訣來幫忙。這首歌訣把全身最重要的24個穴位編成順口溜,從頭到腳都有涵蓋,記住這些穴位就能應付大部分常見症狀,根本是中醫界的懶人包啊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這些穴位之所以被選為「總穴」,就是因為它們就像交通樞紐一樣,能調節整條經絡的氣血運行。像是頭痛按合谷、肚子痛找足三里,這些都是台灣中醫師最愛用的「明星穴位」。而且每個穴位都有多重功效,比如內關穴既能治心悸又能止嘔吐,根本是CP值超高的養生開關!

穴位名稱 位置 主要功效
合谷 手背虎口處 頭痛、牙痛、發熱
足三里 膝蓋下3寸 腸胃不適、增強免疫力
內關 手腕橫紋上2寸 心悸、嘔吐、失眠
委中 膝蓋後窩中央 腰痛、坐骨神經痛

背這首歌訣有個小技巧,可以把它拆成四句一組來記。像是「肚腹三里留,腰背委中求」這種搭配,把穴位跟對應部位聯想在一起。很多中醫系的學生都會把口訣寫成小抄貼在書桌前,洗澡時邊沖水邊背,久了自然就記起來。現在連推拿師考照都會考這些穴位,可見有多重要!

這些穴位不只專業人士用得到,平常在家自己按摩也很方便。像台灣潮濕天氣容易讓人頭重腳輕,按按風池穴馬上就舒服多了。或是女生經痛時壓三陰交,比喝熱可可還有效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孕婦和特殊體質的人按壓前最好先問過中醫師,畢竟穴位刺激還是有禁忌的喔!

二十四總穴歌是誰發明的?認識古代中醫智慧

大家有聽過「二十四總穴歌」嗎?這可是中醫針灸界的經典口訣,把全身最重要的24個穴位編成歌謠,方便記憶又好用。但你知道這麼厲害的口訣是誰發明的嗎?其實啊,這要追溯到明朝的著名醫家楊繼洲,他在《針灸大成》這本醫書裡首次系統整理出來,成為後世中醫師必學的基礎知識。

這些穴位可不是隨便選的喔!每個都有它的特殊功效,像是「肚腹三里留」說的就是足三里穴對腸胃問題特別有效。古人真的超聰明,把複雜的經絡穴位知識,用簡單幾句話就講得清清楚楚。我們現在學針灸,還是要靠這些老祖宗的智慧呢!

穴位名稱 所在經絡 主要功效
合谷穴 手陽明大腸經 止痛、退燒
足三里 足陽明胃經 調理腸胃
委中穴 足太陽膀胱經 治療腰痛
列缺穴 手太陰肺經 緩解咳嗽

說到這些穴位的實際應用,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觀察力。像是「頭項尋列缺」,就是說頭痛、脖子不舒服可以按列缺穴。現代人整天滑手機,脖子痠痛的時候,按按這個穴位真的很有用耶!而且這些穴位大多在四肢,自己按壓也很方便,不用每次都去找醫師。

楊繼洲當年編這首歌訣的時候,一定沒想到會流傳這麼久吧?從明朝到現在都500多年了,還是中醫教學的重要教材。這也讓我們看到,真正好的醫學知識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。下次你聽到「面口合谷收」這樣的句子,就知道這可是凝聚了好幾代中醫智慧的結晶呢!

二十四總穴歌

為什麼要背二十四總穴歌?中醫學生都懂的重要性

學中醫的朋友一定聽過「寧失其穴,勿失其經」這句話,但為什麼要背二十四總穴歌?這就像學英文要背26個字母一樣基礎啊!這24個穴位涵蓋了十二正經的關鍵點,不只能快速診斷經絡問題,臨床下針時更是救命的口訣。老中醫常說「熟記總穴歌,治病不用愁」,背起來之後你會發現,遇到急症時腦中自動浮現對應穴位,連思考都不用就能精準取穴。

背總穴歌最實際的好處就是「快狠準」,比如突然胃痛,馬上想到「肚腹三里留」按壓足三里;頭痛時「頭項尋列缺」直接找列缺穴。這些口訣把複雜的經絡理論簡化成生活化的應對方式,連阿公阿嬤都能朗朗上口。看看下面這些必背穴位與對應症狀的關係:

穴位口訣 對應症狀 實際應用場景
面口合谷收 牙痛、臉部麻痺 拔牙前按壓減輕疼痛
腰背委中求 閃到腰、坐骨神經痛 搭配熱敷緩解急性腰痛
婦科三陰交 經痛、月經不調 平時按摩調理女性荷爾蒙

老一輩的中醫師傅教徒弟,第一關就是閉著眼睛默寫總穴歌。現在雖然有手機能查,但遇到停電或偏鄉看診時,這些刻在腦海裡的口訣就是你的超能力。更別說考試時題目常考「四總穴歌」延伸應用,沒背熟連題目都看不懂。有些同學覺得死背很無聊,但實際操作後會發現,就像騎腳踏車一樣,一旦記住就一輩子忘不掉,臨床時身體比大腦更誠實,手自然會往正確的穴位摸過去。

背誦過程雖然枯燥,但中醫系的學長姊都會分享小技巧,比如把口訣編成RAP或做成手機桌布。有位學姊甚至把穴位對應症狀畫成漫貼在廁所牆上,刷牙時順便複習。現代人雖然依賴科技,但人體經絡的奧妙幾千年來都沒變,這些古人整理的智慧結晶,絕對值得花時間刻進DNA裡啊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