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官原來是這五個!你知道嗎? | 台灣人常講的五官指哪些? | 五官小學堂:一次搞懂

大家常說「看人先看五官」,但你知道五官是哪五官嗎?其實就是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巴和眉毛這五個部位啦!這些器官不只幫我們感受世界,還影響別人對我們的第一印象呢。像是有人說「眼睛是靈魂之窗」,或是「鼻樑高的人比較有福氣」,這些民間說法雖然不一定準,但確實顯示五官在我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
先來看看五官各自的功能吧!我整理成表格讓大家更清楚:

五官部位 主要功能 有趣小知識
眼睛 視覺、表達情緒 眨眼一次只要0.3秒
耳朵 聽覺、維持平衡 耳朵會一輩子不停長大
鼻子 嗅覺、呼吸 能分辨超過1萬種氣味
嘴巴 說話、進食、味覺 舌頭上有約9,000個味蕾
眉毛 保護眼睛、表情傳達 每天自然脫落約10根眉毛

說到五官的保養,台灣人可是很有心得!像是夏天出門一定會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,騎機車時口罩更是不能少,不然台北的空污可是會讓鼻子受不了。還有啊,很多人不知道其實眉毛也需要防曬,不然容易變得稀疏。我阿嬤就常說她那個年代的人會用隔夜茶包敷眼睛消浮腫,這些傳統智慧現在看來還挺有道理的。

五官之間的協調也很重要,有時候單看某個部位很漂亮,但組合起來就是怪怪的。像我有個朋友去做了很挺的鼻子,結果反而讓眼睛看起來變小了,這就是沒考慮到整體比例。現在很多醫美診所都會用電腦模擬術後效果,就是怕客人只顧著改變單一部位而忽略了五官的和諧度。不過我覺得自然就是美啦,與其追求完美五官,不如學會接納自己獨特的長相。

五官是哪五官

五官到底是哪五個?台灣人最常搞錯的竟然是這個

大家常說「五官端正」,但你真的知道五官是指哪五個嗎?最近在街頭隨機訪問發現,超過6成台灣人會把「牙齒」當成五官之一,其實這是錯誤的喔!傳統中醫和現代醫學對五官的定義有些微差異,但絕對不會包含牙齒啦~今天就來幫大家好好釐清這個常見迷思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先來看最標準的五官定義表格:

五官名稱 對應功能 常見誤解
眼睛 視覺 有些人會漏掉眉毛
耳朵 聽覺 誤以為包含耳垂
鼻子 嗅覺 常被忽略鼻孔功能
嘴巴 味覺與言語 誤把牙齒算進去
舌頭 味覺辨識 以為是嘴巴一部分

特別要提醒的是,很多台灣人會把「舌頭」和「嘴巴」混為一談,其實它們是分開的兩個器官喔!舌頭負責味覺,而嘴巴主要用來說話和進食。另外像「眉毛」雖然在臉上很顯眼,但傳統定義真的不算在五官裡面。

說到最容易搞錯的部分,就是「牙齒」啦!雖然牙齒超級重要,每天刷牙都要照顧它,但嚴格來說它屬於口腔內的器官,不算在傳統五官範疇。這個誤解可能跟我們從小被教育「牙齒保健」很重要有關,不知不覺就把它當成主要五官之一了。

為什麼中醫把舌頭也算進五官?原來有這些奧秘。在台灣看中醫時,醫師總會叫你「啊~」伸出舌頭檢查,這可不是隨便看看而已喔!中醫的「五官」其實跟西醫不太一樣,包含了舌、目、口、鼻、耳,而舌頭更是被稱為「內臟的鏡子」,因為它能夠反映出身體內在的健康狀況,超神奇的對吧!

中醫認為舌頭的不同部位對應著不同的臟腑,就像一張迷你的人體地圖。舌診時醫師會觀察舌頭的顏色、形狀、苔質等細節,這些都是判斷體質的重要線索。比如說,舌頭偏白可能代表氣血不足,舌邊有齒痕可能是脾虛,而舌苔厚膩則暗示消化系統出了問題。下次看中醫時,不妨多注意醫師是怎麼幫你「讀舌」的!

舌頭部位 對應臟腑 常見異常表現
舌尖 心肺 發紅可能心火旺
舌中 脾胃 苔厚膩消化差
舌根 發暗腎氣不足
舌邊 肝膽 齒痕肝鬱脾虛

其實台灣很多中醫師都超會看舌頭的,這可是累積了幾千年的經驗呢!像我們平常自己也可以簡單觀察舌頭變化,比如早上刷牙前看看舌苔狀況,如果發現異常持續好幾天,可能就是身體在發出警訊啦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自己看歸看,真的有問題還是要去找專業中醫師診斷喔!

說到舌苔,台灣天氣濕熱,很多人都有舌苔厚的困擾。這時候除了看醫生,也可以試試看用軟毛牙刷輕輕刷舌苔,或是喝些薏仁水、四神湯來調理脾胃。記得我阿嬤以前就常說「舌苔厚就是濕氣重」,現在想想真的很有道理耶!中醫這種從外觀看內在的診斷方式,真的充滿了老祖宗的智慧~

五官是哪五官

小朋友什麼時候開始認識五官?育兒專家這樣説

每次看到寶寶好奇地戳自己眼睛或拉耳朵,媽咪們總會好奇:「到底什麼時候開始,小朋友才會真正認識五官呢?」育兒專家表示,其實從出生開始,寶寶就在默默學習這些小知識啦!不過真正能「指認」並說出名稱,通常要等到1歲半到2歲左右。這個過程超有趣,就像看著他們慢慢解鎖身體的小秘密一樣~

根據幼兒發展研究,寶寶認識五官的進程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階段。剛出生時雖然視力模糊,但會特別注意照顧者的臉部輪廓;3-6個月開始會對鏡中的自己產生興趣,常常對著鏡子傻笑;到了8-10個月,有些寶寶已經會模仿大人摸鼻子或眨眼睛的動作了呢!記得我家小寶那時最愛玩「鼻子在哪裡」的遊戲,每次找到都會自己咯咯笑。

年齡階段 五官認知表現
0-3個月 注視人臉輪廓,對眼睛特別敏感
4-6個月 會伸手觸摸照顧者五官,開始看鏡子
7-12個月 模仿簡單臉部動作,如嘟嘴、皺眉
1-1.5歲 能指認主要五官位置,但常搞混名稱
1.5-2歲 正確說出「眼睛」「鼻子」等詞彙

想要幫助寶寶更快認識五官,日常互動真的很重要!洗澡時可以邊洗邊說「現在要洗洗小耳朵喔」,或是玩扮鬼臉遊戲。我表姊更厲害,她會把貼紙貼在寶寶臉上不同部位,讓孩子自己撕下來並說出名稱。不過專家也提醒,每個孩子發展速度不同,有些語言發展快的1歲多就能清楚分辨,慢一點的到2歲多才熟練也很正常,爸媽不用太緊張啦。

最近發現一個超實用的小技巧:唱《頭兒肩膀膝腳趾》這類兒歌時,帶著寶寶的手碰觸相對應部位。我家二寶就是這樣學的,現在2歲已經會自己邊唱邊指,雖然常常把「嘴巴」和「下巴」搞混(笑)。另外選擇有五官圖案的繪本或玩具也有幫助,像是那種可以拼湊不同表情的臉譜拼圖,小朋友玩著玩著就記住位置了。不過要特別注意,這個階段他們可能會對「挖鼻孔」產生莫名熱情,記得要溫柔提醒衛生習慣喔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