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臟六腑圖解,一看就懂! | 中醫五臟六腑圖大公開 | 你的五臟六腑長這樣?
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好多人在討論「五臟六腑圖」,這種圖解真的超實用的啦!不管是中醫養生還是健康檢查,都能讓人一眼看懂身體內部構造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這種圖到底怎麼看才對,還有平常要怎麼用它來照顧自己的身體。

先來個簡單的表格,讓大家快速認識五臟六腑對應的功能:

器官名稱 主要功能 常見保養方式
心臟 血液循環 有氧運動、少吃高鹽
肝臟 解毒代謝 少熬夜、少喝酒
脾臟 免疫造血 避免暴飲暴食
肺臟 氣體交換 戒菸、戴口罩
腎臟 水分代謝 多喝水、少憋尿
消化食物 定時定量、細嚼慢嚥

說到這裡,不得不提現在網路上真的超多這種教學資源。像有些YouTube頻道會用動畫講解五臟六腑圖,比傳統的平面圖更生動。我自己就收藏了好幾個專門講中醫養生的頻道,他們常常會把複雜的臟腑關係,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看這些影片時要注意創作者有沒有專業背景,別隨便相信來路不明的資訊喔!

其實五臟六腑圖最實用的地方,就是能幫助我們理解身體發出的警訊。比如說肝臟位置在右邊肋骨下方,如果那邊常常悶痛,可能就要注意是不是熬夜太多。或是胃部在肚臍上方,吃太飽時那個位置會脹脹的,這時候看圖就知道要調整飲食習慣了。我朋友之前就是靠著對照五臟六腑圖,才發現自己長期胃食道逆流的位置原來是在那個區塊。

現在手機上也有很多APP可以互動式查看五臟六腑圖,有些甚至會標註穴位跟經絡走向。我最近下載的一個還不錯用,它可以360度旋轉查看,點選特定器官還會跳出保養小貼士。不過這種工具畢竟只是輔助,真的不舒服還是要去看醫生啦!記得前陣子有個阿伯就是自己對照網路上的圖亂按穴位,結果按到血壓飆高送急診,這種就太誇張了。

五臟六腑圖

最近好多朋友開始對中醫有興趣,常常問我「五臟六腑圖怎麼看?中醫初學者必學的基礎知識」。其實這張圖就像中醫的GPS,搞懂它就能掌握身體運作的秘密。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,帶大家認識這張神奇的藏寶圖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要知道,中醫的五臟六腑跟西醫解剖學不太一樣。中醫講的是「功能系統」,比如「心」不只指心臟,還包含情緒、神志等。五臟屬陰,主要功能是儲藏精氣;六腑屬陽,負責消化傳導。來看這個對照表:

中醫臟腑 西醫對應 主要功能
心臟+神經系統 主血脈、神志
肝臟+自律神經 疏泄、藏血
脾臟+消化系統 運化、統血
肺臟+呼吸系統 主氣、宣發
腎臟+內分泌 藏精、主水

看五臟六腑圖時要掌握幾個重點:位置關係只是參考,真正重要的是「經絡連屬」。比如肝經繞過生殖器,所以中醫說「肝主宗筋」;腎開竅於耳,老人家聽力退化常從補腎著手。建議初學者先把「五行相生相剋」關係搞懂,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,這樣看到圖上標註的紅色屬心、青色屬肝時,就能理解為什麼情緒激動會「臉紅心跳」,肝不好的人容易「臉色發青」。

記臟腑功能有個口訣:「心像國王管全身,肝像將軍主謀慮,脾像倉庫管營養,肺像宰相調氣血,腎像銀行存能量」。六腑方面,膽儲存膽汁協助消化,胃像鍋子腐熟食物,小腸分清泌濁,大腸傳導糟粕,膀胱儲存尿液,三焦則是氣血運行的通道。這些在圖上通常會用不同顏色或虛實線條來區分功能屬性。

為什麼要看五臟六腑圖?瞭解身體運作的關鍵,其實就像看一張城市地圖一樣重要。我們每天在用的身體,裡頭的五臟六腑就像城市的各個重要機關,各司其職卻又互相配合。如果連這些器官在哪裡、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,要怎麼好好照顧它們呢?特別是現在大家生活壓力大,常常這裡痛那裡不舒服,有了基本概念才能跟醫生溝通得更清楚啊!

先來看看這些器官的基本位置和功能吧:

器官名稱 主要位置 主要功能 常見問題
心臟 胸腔左側 輸送血液到全身 心悸、胸悶
肝臟 右上腹部 解毒、代謝 脂肪肝、肝炎
胸腔兩側 氣體交換 咳嗽、氣喘
上腹部 消化食物 胃痛、胃食道逆流
腎臟 後腰兩側 過濾血液、調節水分 腰痛、水腫

看這個表格就知道,每個器官都有自己的地盤和工作內容。比如說肝臟在右邊肋骨下面,很多人以為胃痛就是肝有問題,其實位置差很多耶!而且這些器官不是孤軍奮戰的,像心臟把血液打出去,腎臟負責過濾,肝臟要解毒,根本就是一個超級團隊在運作。

現在網路這麼發達,隨便搜尋都能找到很清楚的五臟六腑圖,建議大家有空可以研究一下。特別是常熬夜的上班族,看到肝臟的位置和功能,就會知道為什麼半夜不睡覺對肝臟傷害這麼大。或是常常胃痛的人,搞清楚胃的實際位置後,才不會把其他器官的不舒服都誤會成胃病。這些基本知識真的很有用,就像開車要懂儀表板的意思一樣,照顧身體也要知道內部的構造嘛!

五臟六腑圖
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「五臟六腑圖哪裡找?推薦3個實用中醫資源網站」,其實網路上真嘅有好多優質資源可以參考。作為一個長期研究中醫養生嘅台灣人,我整理咗幾個我自己常用嘅網站,唔單止有清晰嘅臟腑圖解,仲有好多實用嘅中醫知識可以學,真係好適合想了解自己身體嘅朋友。

首先一定要推薦「國家中醫藥研究所」嘅官方網站,佢哋嘅圖庫超級專業,所有圖片都經過中醫師認證。我最鍾意佢哋嘅互動式3D臟腑模型,可以360度旋轉睇得好清楚,仲有詳細嘅經絡走向說明。另外佢哋每個月都會更新中醫養生專題,內容好貼地氣,完全唔會太學術難明。

第二個係「中醫藥知識庫」,呢個網站整理得好系統化,特別適合初學者。除咗基本嘅五臟六腑圖,佢哋仲將每個臟腑嘅功能、常見病症同埋保健方法都整理成表格,一目了然。我成日會將呢個網站嘅資料印出嚟貼喺冰箱上,提醒自己注意養生。

網站名稱 特色 適合對象
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官方認證3D模型、每月專題 想深入研究中醫嘅人
中醫藥知識庫 系統化整理、實用表格 中醫初學者
養生保健網 生活化應用、食療建議 一般大眾

最後要介紹「養生保健網」,呢個網站雖然唔係最專業,但勝在內容好生活化。佢哋會用好簡單嘅方式解釋五臟六腑嘅功能,仲會教你好多日常可以做到嘅保健方法,比如話按咩穴位、飲咩湯水之類。我最常睇佢哋嘅「一周養生食譜」,真係好容易跟住做。

記得第一次接觸中醫嗰陣,我都係靠呢幾個網站慢慢學習。其實而家網路真係好方便,只要識得揀對資源,就算唔係專業人士都可以學到好多實用嘅中醫知識。特別係而家夏天成日開冷氣,睇完呢啲網站先知原來咁樣好傷肺,之後就識得注意調理啦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