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天氣熱到爆,大家要小心「亡陽」的情況發生啊!中醫講的亡陽可不是什麼神祕的東西,簡單來說就是身體陽氣過度耗損,整個人虛到不行的那種狀態。特別是現在夏天,很多人冷氣吹整天、冰飲喝不停,不知不覺就把陽氣給消耗光了。
先來看看亡陽常見的症狀有哪些:
症狀表現 | 可能原因 | 好發時機 |
---|---|---|
手腳冰冷 | 陽氣不足無法溫煦四肢 | 冷氣房待太久 |
精神萎靡 | 陽氣虛弱影響精神活動 | 熬夜加班後 |
腹瀉水樣便 | 脾陽虛弱運化失常 | 吃太多冰品後 |
面色蒼白 | 陽氣不達面部 | 長期過度勞累 |
講到亡陽的調理,老一輩的台灣人真的很有智慧。像我們阿嬤就會煮薑茶,說是要「補陽氣」,其實就是中醫講的溫補脾陽。現在很多年輕人整天喝手搖飲,其實改喝點桂圓紅棗茶對身體更好。中醫診所也常遇到這種病人,特別是那些上班族,整天吹冷氣又壓力大,很容易就陽氣不足。
記得前陣子有個案例,一個工程師連續加班一個月,後來整個人虛到不行,中醫師把脈就說是典型的亡陽症狀。這種時候光靠吃藥效果有限,還要配合調整作息,最好中午去曬曬太陽,台灣的陽光這麼充足,不好好利用真的很可惜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曬太陽也要選對時間,早上10點前或下午3點後比較適合,不然反而會中暑喔!
什麼是亡陽?中醫師教你辨識關鍵症狀
最近天氣忽冷忽熱,好多人都覺得身體怪怪的,中醫診所也多了不少患者來問「亡陽」的問題。其實亡陽是中醫裡一個很重要的概念,簡單來說就是人體的陽氣嚴重不足,就像身體的暖爐快熄火了一樣,會出現一系列明顯的症狀。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,帶大家認識這個中醫術語。
亡陽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整個人「冷吱吱」,就算穿再多衣服還是覺得手腳冰冷,甚至連膝蓋和背部都發冷。這種冷不是普通的怕冷,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寒意,喝熱水、蓋厚被都沒辦法緩解。而且患者臉色通常會特別蒼白或發青,嘴唇也沒有血色,整個人看起來很「虛」。有些嚴重的案例還會冒冷汗,但汗水是冷的,摸起來黏黏的,跟一般運動後的熱汗完全不一樣。
除了體溫方面的問題,亡陽的人精神狀態也會很差。常見的情況是整天昏昏沉沉,說話有氣無力,反應變得很遲鈍。有些人會形容「像電池沒電一樣」,連簡單的思考都覺得吃力。更嚴重的可能會出現意識模糊,甚至昏迷的狀況。這時候千萬不能輕忽,一定要趕快就醫。
主要症狀 | 具體表現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畏寒怕冷 | 手腳冰冷、背部發冷、穿再多也暖不起來 | 與普通感冒的怕冷不同 |
面色異常 | 蒼白或發青、嘴唇無血色 | 可能伴隨冷汗 |
精神萎靡 | 疲倦嗜睡、反應遲鈍、說話無力 | 嚴重時會意識模糊 |
其他症狀 | 尿量增多且色淡、脈搏微弱 | 需專業中醫師診斷 |
在中醫觀點裡,亡陽通常不是突然發生的,而是身體長期透支的結果。比如有些人工作壓力大、經常熬夜,或是大病初癒沒調養好,都可能慢慢耗損陽氣。也有些人是因為急性病症處理不當,比如感冒亂吃退燒藥導致出汗過多,把陽氣都散掉了。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有類似症狀,建議盡快找信任的中醫師把脈診斷,千萬不要自己亂補人參、黃耆之類的補藥,有時候反而會越補越糟。
哪些人容易出現亡陽體質?5大高危險羣,其實就在我們身邊!中醫講的「亡陽」簡單來說就是身體陽氣嚴重不足,整個人虛到像快沒電的手機,手腳冰冷、精神萎靡都是典型症狀。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告訴你,哪些人特別容易被亡陽體質找上門,快看看自己或身邊親友有沒有這些習慣!
先來張表格整理重點,後面再詳細說明:
高危險羣 | 常見特徵 | 日常行為舉例 |
---|---|---|
熬夜冠軍 | 黑眼圈深、白天昏沉 | 追劇到凌晨、半夜滑手機 |
冷飲不離手 | 容易腹瀉、經痛 | 每天3杯手搖飲、愛吃冰品 |
過度減肥族 | 臉色蒼白、怕冷 | 極低卡飲食、拒吃油脂 |
久坐辦公族 | 肩頸僵硬、循環差 | 每天坐8小時、很少起身活動 |
壓力爆表族 | 失眠、胸悶 | 工作超時、情緒長期緊繃 |
熬夜冠軍絕對是亡陽體質的頭號候選人!中醫說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和肝經運行的黃金時間,這時候不睡覺就像在透支身體的陽氣銀行。很多年輕人覺得「補眠就好」,但其實熬夜消耗的陽氣不是睡個懶覺就能補回來的,長期下來整個人會像被抽乾能量的電池。
冷飲不離手的朋友也要注意,台灣夏天熱到爆,很多人習慣每天來杯冰涼的手搖飲。但中醫認為「寒氣入體」最傷陽氣,尤其女生如果經期還猛灌冰飲,等於在雪上加霜。有個案例是辦公室OL每天喝兩杯冰美式,結果月經來痛到要吃止痛藥,調整成溫飲後改善超明顯。
說到過度減肥族,很多女生為了瘦身只吃生菜沙拉或極低熱量餐,完全不吃油脂和澱粉。這種飲食方式會讓身體缺乏製造陽氣的原料,中醫診間常遇到這類患者,明明很瘦卻比誰都怕冷,穿再多衣服手腳還是冰的,這就是典型陽氣不足的表現。
最近天氣忽冷忽熱,大家要特別注意「亡陽發作最危險時段:半夜到清晨要當心」這個問題。尤其是老人家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,這段時間最容易出現狀況。根據台灣各大醫院的統計,凌晨3點到早上6點是亡陽發作的高峰期,這段時間救護車出勤率特別高,真的不能輕忽。
為什麼這段時間特別危險呢?主要是因為人體在睡眠時血壓會自然下降,加上清晨時分氣溫最低,血管容易收縮。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壓或心臟問題,這時候風險就更高了。很多阿公阿嬤都習慣早起運動,但冬天真的要特別注意保暖,最好等太陽出來、氣溫回升後再出門。
危險時段 | 常見症狀 | 預防措施 |
---|---|---|
00:00-03:00 | 胸悶、呼吸困難 | 睡前避免過飽、情緒激動 |
03:00-06:00 | 冒冷汗、頭暈 | 保持室溫適中,床邊放保暖衣物 |
06:00-09:00 | 劇烈胸痛、意識模糊 | 起床動作要慢,先喝溫開水 |
最近診所也遇到好幾個案例,都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時突然不舒服。有個阿伯說他本來只是覺得胸口悶悶的,想說忍到早上再去看醫生,結果差點來不及。醫師特別提醒,如果發現家人半夜出現異常出汗、呼吸急促,千萬不要拖,要馬上叫救護車。平常也要注意控制三高,按時服藥,睡前避免吃太鹹或太油的食物。
家中有長輩的話,建議在房間放個保溫瓶裝溫水,床邊準備一件外套或背心。現在很多智慧手錶可以監測心跳和血氧,設定異常警示功能也很實用。鄰居王太太就分享,她老公之前就是靠智慧手錶的警示,及時發現心跳異常送醫,才避免更嚴重的狀況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