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「吳榛槿」這個名字背後的故事。說真的,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超特別,感覺背後一定有什麼有趣的淵源。在台灣,名字常常承載著父母的期待,不知道吳榛槿的家人當初是怎麼想的呢?
說到吳榛槿,就不得不提到名字的組成。在華人文化裡,「榛」這個字很少見,通常是指榛果或榛樹,給人一種堅韌、自然的感覺;而「槿」則是木槿花的意思,代表著溫柔與美麗。把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,真的很有意境,就像是在說「外柔內剛」的感覺。
名字組成 | 意思 | 給人的印象 |
---|---|---|
榛 | 榛果/榛樹 | 堅韌、自然 |
槿 | 木槿花 | 溫柔、美麗 |
其實在台灣,取名字真的是一門學問。很多父母會去找算命師算筆畫,或是參考生肖、五行來決定名字。像吳榛槿這樣的名字,筆畫數應該蠻講究的。我查了一下,「榛」是13畫,「槿」是15畫,加起來28畫,在姓名學裡算是吉數,代表著成功運佳、財運亨通。
不過現在年輕人取名字越來越自由了,不再那麼拘泥於傳統。像吳榛槿這樣的名字,既有古典美又不會太老氣,真的很適合現代社會。而且這種特別的名字,在學校或職場上都容易被記住,也算是個優勢吧!
說到名字的發音,吳榛槿唸起來也很順口。「榛槿」兩個字都是第三聲,雖然連續兩個三聲字在國語裡會變調,但反而讓名字有種獨特的韻律感。這種音調的變化,讓名字在呼喚時特別有親切感,不會太生硬。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討論,說吳榛槿這個名字很適合當作家或藝術家。想想也對,這麼有詩意的名字,如果出現在書的封面或畫展海報上,真的會讓人想多看一眼。不知道現實中的吳榛槿是不是真的從事這類創作工作呢?
最近台灣藝術圈出現一個超有潛力的新名字——吳榛槿是誰?認識這位台灣新鋭藝術家。這位90後創作者的作品在IG上瘋狂被轉發,她用獨特的視角把台灣日常變成超現實的奇幻世界,讓很多年輕人直呼「根本是台灣版草間彌生」!
吳榛槿的作品最厲害的地方在於,她總能把巷口早餐店、夜市彈珠台這些我們熟悉的場景,用鮮豔色彩和幾何線條重新詮釋。特別是那系列「霓虹廟宇」插畫,把傳統宮廟的雕樑畫棟變成未來感十足的賽博龐克風格,在去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造成轟動。很多收藏家都說,看她的畫會讓人想起小時候跟阿嬤去拜拜的溫暖記憶。
作品特色 | 使用媒材 | 代表系列 |
---|---|---|
鮮豔飽和色彩 | 壓克力顏料 | 霓虹廟宇 |
幾何線條構圖 | 數位繪圖 | 早餐店宇宙 |
在地元素轉化 | 複合媒材拼貼 | 夜市狂想曲 |
講到吳榛槿的創作歷程也很有趣,她原本是讀商業設計的,後來因為參加「大稻埕國際藝術節」的街頭塗鴉活動被發掘。她說自己最愛在萬華老城區找靈感,常常一蹲就是整個下午,把阿公店門口的鐵捲門花紋、中藥行的抽屜櫃都畫進素描本裡。這種對台灣街頭文化的細膩觀察,讓她的作品有種特別的「台味」,但又不會太過俗氣。
目前吳榛槿正在籌備第一個大型個展,聽說會把整個展場變成超大型的「電子花車」互動裝置。她最近還跟知名手搖飲品牌聯名,把珍珠奶茶畫成銀河系,在便利商店的包裝上都能看到她的作品。不少藝評人認為,這種把藝術帶進日常生活的做法,正是台灣新一代創作者最迷人的特質。
吳榛槿何時開始她的創作生涯?成長故事大公開
講到台灣文青圈的新銳創作者,吳榛槿絕對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名字。這位來自台南的女生,其實從小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天分。記得她曾在訪談中提到,國小三年級時因為一場校園寫生比賽獲得第一名,從此開啟了她對創作的熱情。當時的她總愛在下課時間窩在教室角落,用彩色筆在筆記本上塗鴉,這些稚嫩的作品現在看來都充滿童趣與想像力。
吳榛槿的成長歷程可以說是相當接地氣,就像我們身邊會遇到的鄰家女孩。高中時期她開始在無名小站發表插畫作品,那時候的畫風還很青澀,但已經能看出她獨特的敘事風格。大學就讀視覺傳達設計系時,她更是一邊讀書一邊接案累積實務經驗,這段時期對她後來的職業發展影響很深。
時期 | 重要事件 | 代表作品 |
---|---|---|
國小 | 校園寫生比賽第一名 | 手繪童話故事集 |
高中 | 無名小站開始發表作品 | 《青春塗鴉日記》系列 |
大學 | 視覺傳達設計系就讀 | 畢業製作《台南味》繪本 |
2018年 | 開設個人IG帳號 | 《巷弄裡的貓》插畫系列 |
真正讓吳榛槿嶄露頭角的是2018年她在Instagram上開始連載的《巷弄裡的貓》系列插畫。這些以台南老街為背景的作品,完美融合了在地文化與溫暖故事,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粉絲追蹤。她特別擅長捕捉台灣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,像是早餐店的阿姨、廟口賣玉蘭花的阿婆,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場景,經過她的畫筆都變得格外動人。
說到創作靈感來源,吳榛槿最愛騎著腳踏車在台南巷弄間穿梭。她說老房子的紅磚牆、轉角處的雜貨店,甚至是路邊曬太陽的流浪貓,都能激發她的創作慾望。這種對家鄉土地的深厚情感,讓她的作品總能引起台灣人的共鳴。現在她的創作範疇已經從插畫擴展到獨立出版、文創商品設計,甚至還開設了工作坊親自教學。
各位藝術愛好者注意啦!想知道吳榛槿最新作品在哪裡展出?2025展覽資訊懶人包這邊一次整理給你。這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新作今年在國內外都有展出,風格延續她一貫的細膩筆觸與社會觀察,這次更融入AR互動元素,絕對值得親臨現場體驗。
目前吳榛槿2025年度的展覽行程已經排到年底,主要集中在下半年。最受矚目的當然是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個展《流動的邊界》,展期從8月15日到10月12日,每天10:00-18:00開放(週一休館)。這次展出的20件新作中有半數是首次公開,包括她擅長的混合媒材繪畫和全新創作的裝置藝術。
除了台灣本地,吳榛槿的作品也會在以下幾個國際展覽中亮相:
展覽名稱 | 地點 | 日期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 |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| 9/5-9/7 | 僅展出3件新作 |
東京藝術週 | 六本木森美術館 | 11/15-11/30 | 參與聯展 |
新加坡雙年展 | 新加坡美術館 | 12/1-2026/2/28 | 大型裝置作品 |
特別提醒想參觀的朋友,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需要事先預約,尤其是週末場次經常提前額滿。預約系統在展覽官網和KKTIX都能找到,建議提早兩週預訂比較保險。展場內可以拍照但不能用閃光燈,部分互動裝置區會有工作人員引導,記得遵守觀展禮儀。
如果沒辦法到現場也沒關係,吳榛槿工作室表示年底會推出線上虛擬展覽,讓更多人能欣賞這些作品。不過藝術家本人還是強烈推薦大家親臨展場,因為這次很多作品都設計成需要觀眾參與才能完整呈現,像是那件《對話的溫度》就需要觀眾用手機掃描QR code觸發AR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