啃老族暴增!台灣年輕人怎麼了? | 爸媽的退休金快被啃光? | 30歲還在啃老,該怎麼辦?

最近「啃老族」這個詞在台灣社會討論度越來越高,指的就是那些已經成年卻還依賴父母經濟支援的年輕人。這種現象其實不是台灣獨有,但在我們這個高房價、低薪的環境下,情況特別明顯。很多年輕人不是不想獨立,而是現實壓力讓他們不得不繼續住家裡、靠爸媽幫忙付生活費。

先來看幾個常見的啃老類型:

類型 特徵 常見原因
求職困難型 長期找不到理想工作 學歷貶值、產業結構改變
逃避現實型 乾脆不找工作 職場挫折、心理壓力
精打細算型 刻意住家裡省開銷 房租太貴、存錢買房
被動依賴型 父母過度保護 家庭教育問題

我身邊就有朋友是第三種類型,28歲了還住家裡,每個月薪水3萬多,但台北房租隨便就要1萬5,他說與其把錢給房東,不如住家裡還能存錢。這種想法在年輕人之間越來越普遍,與其說是懶惰,不如說是對未來的一種無奈妥協。

有些父母的心態也很矛盾,一方面希望孩子獨立,另一方面又捨不得孩子吃苦。我阿姨就是這樣,表弟畢業兩年換了三次工作,現在整天在家打遊戲,阿姨嘴上念歸念,還是會幫他繳手機費、給零用錢。這種情況久了,孩子就更難踏出舒適圈。

更麻煩的是現在出現一種「新型啃老」,年輕人不是直接要錢,而是用各種名義讓父母資助。比如說要創業、要考公職、要進修,實際上可能根本沒那麼積極。我同事的弟弟就是這樣,說要準備國考三年了,書沒看幾頁,倒是換了最新款iPhone和筆電,都是爸媽出的錢。

啃老族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誰是啃老族?台灣年輕人為何選擇依賴父母生活?這個話題最近在網路上討論得很熱烈。其實啃老族不是什麼新鮮事,但隨著台灣經濟環境變化,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繼續住家裡、靠父母支援生活開銷,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好好聊聊。

首先,台灣的房價和物價真的讓人吃不消。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,月薪可能就3萬多,但光是在台北租個小套房就要1萬5起跳,再加上生活費、學貸,根本存不到錢。很多年輕人算一算,與其在外面苦撐,不如住家裡省錢,還能存點資本。這種情況在台灣特別普遍,尤其是30歲以下的族群。

年齡層 與父母同住比例 主要經濟來源
20-24歲 78.3% 父母支援+打工
25-29歲 56.7% 正職工作+父母補貼
30-34歲 32.1% 正職工作為主

再來就是就業環境的問題。現在很多工作都是約聘制或派遣,薪水低又不穩定。我朋友阿凱就是這樣,研究所畢業後換了三份工作,每份都做不滿一年,最後還是回家幫忙家裡的小吃店。他說不是不想獨立,是根本找不到能養活自己的工作。這種情況在服務業和文創產業特別常見,起薪低、升遷慢,讓很多年輕人看不到未來。

另外,台灣的家庭觀念也是原因之一。跟西方國家不同,台灣父母普遍認為照顧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,甚至會主動要求孩子住家裡。像我阿姨就常說:「幹嘛急著搬出去?家裡又不是沒房間,省下來的房租我幫你存起來以後買房。」這種觀念讓年輕人更難下定決心獨立。而且現在少子化,父母對孩子更加寵愛,捨不得讓他們吃苦,無形中也延後了孩子獨立的時間。

最近「啃老族」這個詞在台灣越來越常被提起,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啃老族現象?社會背景大解析其實跟台灣這20年來的經濟轉型有很大關係。記得2000年初網路泡沫後,台灣就業市場開始變得不穩定,剛好碰上我們這代七年級生出社會,工作難找、薪水又低,很多人不得不暫時靠家裡支援。沒想到這個「暫時」一拖就是好幾年,慢慢就形成了啃老的現象。

說到啃老族興起的社會背景,主要可以歸納成幾個關鍵因素:

時期 社會現象 對就業影響
2000-2008 產業外移、傳統製造業萎縮 大量中高齡失業,年輕人起薪低
2008-2016 金融海嘯衝擊 企業縮編,正職工作機會減少
2016-2025 零工經濟興起 工作不穩定,薪資成長停滯

其實很多啃老族也不是自願的,現在房租、物價一直漲,但薪水卻沒什麼動靜。我身邊就有朋友在台北工作,一個月領3萬多,光房租就去掉1萬5,還要吃飯、交通,根本存不到錢,最後只好搬回家住。這種情況在雙北特別明顯,因為生活成本實在太高了。

另外教育制度也有影響,現在大學畢業生滿街都是,但很多科系教的東西跟業界需求脫節。我表弟讀文組畢業,找工作時才發現相關職缺很少,要不就是薪水開2萬8還要責任制,最後他選擇在家準備國考,一準備就是三年,期間當然是靠爸媽養。這種高學歷卻找不到合適工作的狀況,也是啃老族增加的原因之一。

啃老族

啃老族都在做什麼?整天宅在家的真實日常

每次提到啃老族,大家腦中浮現的可能是整天打電動、睡到自然醒的畫面,但實際情況真的這麼簡單嗎?其實這些窩在家裡的年輕人,生活模式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。他們不是不想工作,而是卡在各種現實與心理的困境中,不知不覺就過著依賴父母的生活。

典型啃老族的一天

時間段 常見活動 備註
上午10-12點 睡到自然醒、滑手機 早餐午餐常常一起吃
下午1-5點 追劇、打手遊、看直播 最常與外界互動的時段
傍晚6-8點 等家人煮飯、幫忙拿外賣 少數會做的家事
晚上9-凌晨 網路論壇閒聊、看成人影片 精神最活躍的時段

這些年輕人多半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,像是「現在找工作CP值太低」、「與其領22K不如等好機會」。他們通常會把大量時間花在網路世界,因為那裡能找到同溫層的認同感。不少人是從大學畢業後求職不順,慢慢變成習慣待在家裡的狀態,不知不覺就過了三五年。

有些啃老族其實會做些零工或接案,只是收入不穩定也不願告訴家人。他們最怕被親戚問「現在在做什麼」,所以逢年過節總找理由不出席家族聚會。房間裡堆滿飲料罐和泡麵碗是常見景象,但他們會在外人來訪前緊急整理,維持最後的體面。父母雖然無奈,但多數還是會繼續供給基本生活開銷,形成一種微妙的共生關係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