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醫學生論壇上常看到「坐基」這個詞,到底坐基是什麼呢?其實這是台灣學生圈對「GPA+MCAT」組合的暱稱,用來評估申請醫學院的競爭力。就像打遊戲要看角色數值一樣,醫學生們也會用這組數字來衡量自己的申請優勢。
說到坐基,就不能不提它的兩個核心要素:
項目 | 全名 | 台灣常見說法 | 重要性 |
---|---|---|---|
GPA | Grade Point Average | 學業平均成績 | 長期學術表現 |
MCAT | 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 | 醫學院入學考 | 專業能力指標 |
GPA就像你的學業履歷表,從大一到大四每門課都在累積這個數字。台灣的滿分通常是4.3制,但申請美國醫學院時會轉換成4.0制。有學生開玩笑說:「GPA就像存摺,平時不存錢(分數),要用時就頭痛了。」特別是像生化、有機化學這些「殺手課程」,一不小心就會拉低整體表現。
而MCAT則是場馬拉松式的考試,總分528分,包含生物化學、心理學等四個section。台灣學生通常要花3-6個月準備,很多人會邊啃原文書邊哀嚎:「這比學測還折磨人啊!」論壇上常看到「516 MCAT配3.9 GPA該申請哪?」這類討論,就是在問坐基組合的落點分析。
實際申請時,學校對坐基的要求差異很大。像哈佛醫學院平均MCAT要到520以上,GPA3.9起跳;有些州立大學可能MCAT510、GPA3.7就有機會。有申請者分享經驗:「我坐基是515+3.8,當初不敢衝頂尖學校,後來發現其實可以多試幾間。」這也反映出台港學生常低估自己實力的現象。
準備坐基的過程中,台灣學生最常遇到的困擾是MCAT全英文考試的適應問題。有人會特地飛到香港考場,因為「環境比較熟悉」;也有人抱怨:「練習題做到後來,連作夢都在背醫學單字。」至於GPA,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大三實驗課轟炸下維持高分,這時候就會聽到「早知道大一多修些營養學分」的悔恨發言。
最近投資群組裡常看到「坐基」這個詞,到底坐基是什麼?3分鐘帶你搞懂這個投資術語。其實這是台灣股民常用的俚語,指的就是「長期持有基金」的操作方式,跟「坐等獲利」的概念很像。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不直接說「長期投資」就好?其實這個詞背後還帶點輕鬆幽默的意味,就像坐在沙發上等錢自動進來一樣,特別符合台灣人喜歡用生活化比喻的說話風格。
說到坐基的實際操作方式,主要分為兩種常見類型:
坐基類型 | 特色 | 適合族群 |
---|---|---|
定期定額坐基 | 每月固定金額投入,分散進場風險 | 上班族、投資新手 |
單筆大額坐基 | 一次投入較大資金,等待長期增值 | 有閒置資金的老手 |
很多台灣投資人喜歡用坐基的方式來操作台股基金或海外ETF,尤其是最近很紅的0050、0056這類高股息ETF。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天天盯盤,省下不少時間和精神壓力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坐基雖然聽起來很輕鬆,但可不是隨便選支基金放著就好。市場上常有人開玩笑說「坐基坐到變坐牢」,就是指選錯標的長期套牢的狀況。
挑選適合坐基的標的時,建議先看看這支基金過去的績效是否穩定,管理費會不會太高,還有成分股的組成是不是符合你的風險承受度。像有些科技型基金雖然報酬率高,但波動也大,可能就不太適合心臟不夠強的投資人用來坐基。另外也要注意市場環境的變化,比如遇到升息循環或是產業轉型期,原本的好標的可能就需要重新評估了。
最近在台灣的社群平台上,「坐基」這個詞突然爆紅,大家都在問:「為什麼台灣人最近都在討論坐基?原來是因為這個」。其實這是從台語「坐踮」(tsē-tiām)演變來的網路新詞,原本意思是「坐著休息」,現在被年輕人拿來形容一種「懶到極致」的生活態度,甚至發展出一整套「坐基哲學」。
這種現象會紅起來不是沒原因的,台灣這幾年物價飛漲、房價高不可攀,很多年輕人乾脆選擇「躺平」或「坐基」,用最低限度的努力過生活。跟「躺平」比起來,「坐基」更帶點幽默感,像是:「與其拚到死,不如坐基等下班」、「坐基一時爽,一直坐基一直爽」,這種自嘲式的口號特別容易引起共鳴。
說到坐基的具體表現,可以看看這張表格:
坐基行為 | 傳統觀念 | 坐基哲學 |
---|---|---|
上班準時下班 | 不夠認真 | 效率至上 |
拒絕加班 | 不積極 | 生活優先 |
不買房不結婚 | 沒有責任感 | 活得自在 |
最低限度社交 | 人脈薄弱 | 節省精力 |
其實這種現象反映的是台灣年輕世代對現狀的不滿,與其說是真的懶,不如說是用這種方式表達抗議。很多人發現再怎麼努力也買不起房,乾脆用「坐基」來重新定義成功——不拚命工作、不追求物質,反而更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。
在各大論壇和社團裡,坐基族們分享各種「坐基小技巧」,像是怎麼找到錢少事少離家近的工作、如何用最省力的方式應付上司、哪些消費可以完全省略。這些內容之所以受歡迎,就是因為戳中了大家的心聲——在這個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的時代,與其盲目追求社會期待的成功,不如學會怎麼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。
新手必看!坐基投資的5個基本觀念
最近好多朋友開始玩坐基投資,但係發現好多人連基本概念都未搞清就衝入場,真係睇到我心驚驚!今次就同大家分享幾個一定要知嘅基本觀念,等你可以行少啲冤枉路。記住啊,投資唔係賭博,穩紮穩打先係王道!
首先最緊要明嘅係「風險同報酬成正比」呢個道理。好多新手成日問「有冇高回報又低風險嘅產品」,老實講真係冇咁著數嘅嘢㗎!下面個表清楚列出唔同投資工具嘅風險同預期回報:
投資類型 | 風險等級 | 預期年回報率 |
---|---|---|
定期存款 | ★☆☆☆☆ | 1-2% |
債券基金 | ★★☆☆☆ | 3-5% |
平衡型坐基 | ★★★☆☆ | 5-8% |
股票型坐基 | ★★★★☆ | 8-12% |
新興市場坐基 | ★★★★★ | 12%+ |
第二個觀念係「長期持有」嘅重要性。成日見到有人賺少少就急住放,蝕少少又驚到即刻斬倉,咁樣好難賺到錢㗎!坐基投資最理想係放3-5年以上,等佢有足夠時間發揮複利效果。好似我朋友阿明咁,每月固定投資5000蚊喺全球股票坐基,放咗7年已經滾到成50幾萬,真係好過佢成日短炒嘅時期。
第三點要記住「分散投資」嘅智慧。千祈唔好將所有錢押注喺單一市場或產業,就算你幾睇好都唔好!最好嘅做法係按自己風險承受能力,分配喺唔同類型嘅坐基,例如30%債券、40%成熟市場股票、30%新興市場股票咁。當某個市場跌嘅時候,其他部分可以幫你緩衝損失。
第四個觀念係「費用率」嘅影響。好多新手淨係睇基金過去表現,完全忽略咗管理費、手續費呢啲隱形成本。其實每年差1%費用率,經過20年複利後可以差成十幾萬蚊㗎!建議選擇費用率低於1.5%嘅坐基,被動型ETF通常係唔錯嘅選擇。
最後要提醒大家「定期定額」嘅好處。與其成日諗住捕捉市場高低點(其實連專家都經常估錯),不如設定每月固定金額投資。咁樣可以自動做到「低買高賣」嘅效果,仲可以培養儲蓄紀律,特別適合工作忙碌嘅上班族。記住啊,投資最緊要係持續同耐心,唔好俾市場短期波動影響你嘅計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