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整理漢字結構時,發現「寒部首」其實藏著不少有趣的冷知識。這個部首通常出現在跟低溫、冰冷有關的字裡,像是「凍」、「冷」、「凜」這些字,一看就讓人覺得涼颼颼的。不過你知道嗎?有些看起來不相關的字其實也是「寒部首」家族的成員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特別的例子。
先來看個簡單的表格,整理幾個常見的「寒部首」漢字:
漢字 | 拼音 | 意思 | 有趣聯想 |
---|---|---|---|
寒 | hán | 寒冷 | 本字就是部首來源 |
凍 | dòng | 結冰 | 冬天最怕水管凍住 |
凜 | lǐn | 嚴寒 | 凜冬將至的氣勢 |
冶 | yě | 冶煉 | 高溫融化金屬的反差 |
准 | zhǔn | 批准 | 古字與冰有關 |
說到「冶」這個字,很多人會覺得奇怪,明明跟高溫冶煉有關,怎麼會是「寒部首」?其實這跟古代鑄造技術有關,工匠們需要先讓金屬冷卻成型,所以用「冫」來表示這個過程。還有「准」字也是,原本的意思是水平如鏡的冰面,後來才引申出「批准」的意思。這些演變過程真的很有意思,每次研究都像在解謎一樣。
現代人用電腦打字可能不太注意部首了,但學寫字的時候還是會碰到。像是寫「冰」這個字,左邊的兩點水要寫得小巧玲瓏,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。小時候老師總說這兩點要像真的水滴一樣,上小下大,現在想想還真是講究。有時候在網路上搜尋生字,用「寒部首」來過濾結果特別方便,尤其是找那些跟溫度相關的字詞時,這個方法超級實用。
最近天氣熱到不行,看到「寒部首」的字反而覺得涼快。記得小學寫書法課,老師要我們寫「冰清玉潔」四個字,那時候還不懂意思,只覺得「冰」字寫起來特別順手。現在長大了才發現,原來這些字不只是形狀好看,背後還藏著這麼多故事。每次教小朋友認字的時候,我都會特別講這些部首的小知識,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呢。
寒部首到底是什麼?3分鐘帶你認識這個冷門部首,其實「冫」這個兩點水的部首,在字典裡就叫做「寒字旁」,專門用來歸類跟冰冷有關的字。雖然平常不太會特別注意到它,但生活中可是超多常用字都跟它有關係喔!
先來看看寒部首的長相,就是「冫」這兩筆,看起來像結冰的水滴對吧?它跟「氵」三點水不一樣,三點水是「水部」,而兩點水專門表示「冷」的意思。這個部首雖然筆畫少,但組成的字都很有畫面感,像是「冷」、「凍」、「涼」這些字,一看就讓人覺得溫度下降了好幾度。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寒部首字,你會發現它們真的都跟低溫脫不了關係:
寒部首字 | 讀音 | 意思 | 常見詞語 |
---|---|---|---|
冷 | ㄌㄥˇ | 溫度低 | 寒冷、冷氣 |
凍 | ㄉㄨㄥˋ | 結冰 | 冷凍、凍結 |
涼 | ㄌㄧㄤˊ | 微冷 | 涼爽、涼風 |
凜 | ㄌㄧㄣˇ | 寒冷刺骨 | 凜冽、凜冬 |
凋 | ㄉㄧㄠ | 枯萎 | 凋零、凋謝 |
有趣的是,有些字雖然現在看不出來跟冷有關,但古代造字時確實是用寒部首來表示降溫的概念。像「准」字原本是指水平面結冰後變平的狀態,後來才引申出「標準」的意思。還有「冶」字,最早是指金屬遇冷凝固的過程,現在變成冶金的意思。這些字的演變過程,是不是讓你對寒部首更有感覺了呢?
大家有冇諗過「為什麼寒字要用這個部首?原來跟天氣有關」呢?其實中文嘅造字真係好有意思,每個部首背後都有佢嘅故事。今日就同大家一齊嚟睇下「寒」字點解要用「宀」呢個部首,原來真係同天氣變化好有關係㗎!
「寒」字上面係「宀」,代表屋頂或者房屋,下面係「人」同埋「冰」嘅象形。古人造字嗰陣,就係想表達「人喺屋裡面都覺得凍」嘅意思。你諗下,連有屋頂遮住都覺得凍,咁出面嘅天氣有幾凍就唔使講啦!所以「宀」呢個部首真係好貼切咁表達咗寒冷嘅感覺。
我哋可以睇下其他用「宀」部首嘅字,大部分都同居住或者空間有關:
漢字 | 意思 | 與「宀」嘅關係 |
---|---|---|
家 | 家庭 | 屋簷下養豬(豕) |
室 | 房間 | 屋內空間 |
安 | 安全 | 屋內有女性才安穩 |
有趣嘅係,雖然「寒」字用咗「宀」部首,但佢同其他「宀」部字唔太一樣。其他字多數係講居住環境,而「寒」就係用居住環境嚟形容天氣嘅極端狀態。呢種造字方法真係好有智慧,用具體嘅生活場景嚟表達抽象嘅氣候概念。
古代人對天氣變化好敏感,特別係冬天嘅寒冷。佢哋會用各種方法記錄同描述天氣,而「寒」字就係其中一個好生動嘅例子。諗深一層,而家我哋成日講「寒流」、「寒舍」,其實都保留咗古人對寒冷嘅原始理解。呢個字用咗幾千年都冇變過,真係好犀利!
寒部首的字有哪些?這些字你都認識嗎?其實「冫」這個部首在台灣我們習慣叫「兩點水」,雖然看起來像「冰」字左邊的部首,但其實它們是同源的喔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常見的「冫」部漢字,這些字很多都跟低溫、寒冷有關,但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字呢!
先來看幾個最常見的「冫」部字,像是「冷」、「凍」、「涼」這些字,光看就覺得溫度下降了好幾度對吧?不過你知道嗎?像「准」、「淨」這些字其實也是「冫」部的成員喔!是不是有點意外?我整理了一個表格,把這些字分成「常見字」和「你可能不知道的字」兩類:
常見字 | 讀音 | 較少見字 | 讀音 |
---|---|---|---|
冷 | ㄌㄥˇ | 凜 | ㄌㄧㄣˇ |
凍 | ㄉㄨㄥˋ | 凋 | ㄉㄧㄠ |
涼 | ㄌㄧㄤˊ | 凊 | ㄑㄧㄥˋ |
准 | ㄓㄨㄣˇ | 凅 | ㄍㄨˋ |
淨 | ㄐㄧㄥˋ | 凓 | ㄌㄧˋ |
說到「凜」這個字,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「凜冽」這個詞,但其實在台灣的氣象報告裡比較少用,反而在小說或詩詞裡比較常見。而「凋」字雖然現在不常用,但在「凋零」、「凋謝」這些詞裡還是看得到,特別是描寫植物枯萎的時候。最特別的是「准」字,明明跟溫度沒關係,卻也是「冫」部,這是因為古代造字時「准」有「水平」的意思,跟水有關所以就歸在這個部首啦!
有些字真的連台灣人都不太會念,像「凊」這個字,很多人會誤念成「清」,其實它讀作「ㄑㄧㄥˋ」,意思是涼爽,在古文中會看到「冬溫夏凊」這樣的用法。還有「凅」字,現在大多寫成「涸」了,但在一些老招牌或古書上還是可能遇到,記得小時候看爺爺的舊書時就常被這些字考倒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