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幫老家重新裝潢樓梯時,才發現原來「樓梯級高」這個小細節學問這麼大!以前總覺得踩起來卡卡的樓梯,原來是因為每階高度沒算好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樓梯設計眉角,特別是2025年新規定要注意的地方。
先來看個簡單的比較表,幫大家快速掌握不同空間的樓梯級高建議:
空間類型 | 建議級高(cm) | 踏面深度(cm) | 適用場合 |
---|---|---|---|
一般住宅 | 16-18 | 26-30 | 透天厝、公寓樓梯 |
公共建築 | 15-17 | 28-32 | 學校、辦公大樓 |
商業空間 | 14-16 | 30-34 | 百貨公司、賣場 |
特殊需求 | 12-14 | 32-36 | 長輩宅、無障礙空間 |
記得上次去朋友家的樓中樓參觀,他特別強調他們家的樓梯是請師傅照「黃金比例」設計的。每階高度控制在17公分左右,踏面深度做到28公分,走起來真的特別順腳。這種設計不僅符合人體工學,長時間上下樓梯也不會覺得膝蓋負擔太大。
說到2025年的新規定,現在6樓以上的集合住宅都要特別注意樓梯安全規範。除了級高不能超過18公分外,扶手高度也要調整到85-90公分之間。我家樓下那棟新建案就是因為這個規定,把原本的鐵扶手全部換成防滑木質扶手,整體感覺更安全了。
如果是自己家裡要裝修,建議可以考慮做個小弧度的踏面前端。像我們家最後選擇在每階樓梯邊緣加裝2公分的圓角設計,不僅看起來更美觀,實際走起來也比較不容易踢到腳。特別是晚上起床下樓時,這種小細節真的差很多!
材質選擇上也很重要,最近很流行用防滑係數高的石英磚來做踏面。上次去建材行看樣品時,老闆還現場示範倒水測試,真的完全不會滑。雖然價格比普通磁磚貴一些,但想到家裡有小朋友和老人家,這種錢真的不能省啊!
最後提醒大家,如果是舊公寓要改建樓梯,記得要留足夠的迴轉平台空間。我們社區最近就有鄰居因為沒算好平台尺寸,結果搬家具時卡在樓梯間超尷尬的。通常建議每上升12階就要有個平台,深度至少要跟樓梯寬度一樣才夠用。
樓梯級高多少才符合人體工學?專家教你這樣算
每次爬樓梯覺得特別費力,或是下樓時膝蓋不舒服?其實這跟樓梯級高設計大有關係!台灣建築技術規則就有明確規範,一般住宅樓梯的級高最好在16-18公分之間,這個高度最符合我們亞洲人的步伐節奏。不過你知道嗎?不同場所的標準其實不太一樣,像是公共建築為了安全考量,級高通常會再降低一些。
樓梯設計可不是隨便決定的,要考慮到人體膝蓋彎曲的角度和腳掌施力的舒適度。根據人體工學研究,當我們上下樓梯時,如果級高超過20公分,大腿肌肉負擔會明顯增加;反之若低於15公分,又容易因為步伐太小而絆倒。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:
場所類型 | 建議級高範圍 | 適用對象 |
---|---|---|
一般住宅 | 16-18cm | 成人 |
公共建築 | 14-16cm | 老人、小孩較多場所 |
商業空間 | 15-17cm | 人流量大區域 |
特殊需求 | 12-14cm | 無障礙空間 |
除了級高之外,級深(就是踏面深度)也很重要喔!專家建議級深最好在26-30公分左右,這樣腳掌才能完整踩踏。如果級深太淺,下樓時會覺得腳跟懸空很沒安全感。有些老舊公寓的樓梯為了節省空間,級高做到20公分以上又搭配很淺的級深,走起來真的會讓人氣喘吁吁。
實際計算時,有個簡單公式可以參考:級高+級深≈45公分。例如級高17公分的話,級深就建議28公分左右。另外要注意的是,同一層樓的所有階梯高度必須一致,要是突然有某一階特別高或特別低,很容易讓人踩空跌倒。下次回家不妨拿出捲尺量量看,說不定會發現家裡的樓梯設計藏有小問題呢!
為什麼我家樓梯爬起來特別累?原來是級高問題!最近發現每次爬家裡樓梯都氣喘吁吁,明明才三層樓卻像爬了十層一樣。跟朋友聊到這個困擾,才知道原來樓梯的「級高」設計大有學問,不是隨便做做就可以的。台灣很多老房子的樓梯都是早期隨便蓋的,根本沒考慮到人體工學,難怪爬起來特別吃力。
一般來說,最舒服的樓梯級高應該在16-18公分左右,但很多老房子的級高都超過20公分。你可能會想說差這幾公分有差嗎?真的差超多!就像穿高跟鞋走路一樣,每步多墊高一點點,整趟走下來就會累很多。而且級高太高還會讓膝蓋承受更大壓力,長期下來對關節很傷。
下面這個表格讓你一秒看懂標準樓梯和常見老屋樓梯的差別:
項目 | 標準舒適範圍 | 老屋常見規格 | 差異影響 |
---|---|---|---|
級高 | 16-18cm | 20-22cm | 步伐吃力、膝蓋負擔大 |
級深 | 26-30cm | 22-24cm | 腳掌踩踏面積不足 |
總階數 | 依樓高計算 | 常隨意減少 | 每階負荷增加 |
除了級高問題,很多老房子的樓梯還會有級深不足的情況。標準級深要有26-30公分,這樣腳掌才能完整踩踏。但很多老房子為了省空間,級深都做太淺,導致爬樓梯時腳跟會懸空,走起來更費力也更危險。而且樓梯的斜度也很重要,理想是30度左右,太陡的話爬起來當然累。
說到這個就想到我阿姨家,他們去年重新裝潢時特別請師傅重做樓梯。原本的級高22公分,改到18公分後,連她70歲的老媽都說爬起來輕鬆多了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改樓梯結構會影響整棟房子的承重,一定要找專業的建築師評估,不能自己亂敲亂改喔!
最近要裝修或蓋房子的朋友注意啦!2025最新建築法規:樓梯級高標準全解析來囉~這次修法針對樓梯安全規格做了更嚴格的規範,特別是級高和級深的部分,讓老人家和小朋友走起來更安全。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重點,順便分享幾個施工時要注意的小細節,避免不小心踩到雷被開罰單啊!
先來看這次法規調整的具體數字,我把新舊標準整理成表格比較清楚:
項目 | 舊法規標準 | 2025新標準 | 適用範圍 |
---|---|---|---|
級高 | 18-20cm | 16-18cm | 住宅、公共建築 |
級深 | 26cm以上 | 28cm以上 | 所有新建築 |
踏面寬度 | 無特別規範 | 需達30cm | 公共場所樓梯 |
扶手高度 | 75-85cm | 80-85cm | 幼兒園、安養機構 |
這次修改最主要就是讓樓梯走起來更舒服,特別是級高從原本的18-20cm降到16-18cm,雖然只差2公分,但長期走下來膝蓋負擔差很多。我問過做裝修十幾年的老師傅,他說現在很多客戶都指定要做16cm的級高,尤其是家裡有長輩的,走起來真的比較不吃力。
另外要注意的是,新法規特別強調樓梯的連續性。以前有些設計會為了美觀做不規則的階梯,現在規定同一個樓段的級高差不能超過0.5cm,不然很容易絆倒。施工時最好用雷射水平儀來確認,傳統的水準尺可能不夠精準。還有啊,如果是透天厝的旋轉樓梯,每個踏板的級深都要量過,轉角處最容易偷到尺寸,驗收時要特別注意這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