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開始種無花果樹,但查資料時常遇到一個問題:無花果樹英文到底怎麼說?其實無花果樹的英文就是”fig tree”,而果實則叫做”fig”。這個來自中東地區的植物,現在在台灣的陽台或庭院也越來越常見了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相關英文用語。
無花果樹在英文中有幾個常見的品種名稱,像是’Celeste’、’Brown Turkey’這些都是台灣比較容易買到的品種。如果你去國外的園藝網站買樹苗,或是想跟外國朋友交流種植心得,這些名稱就很重要啦!下面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,幫大家快速對照常見的無花果品種中英文:
中文品種名 | 英文品種名 | 特色 |
---|---|---|
塞萊斯特無花果 | ‘Celeste’ | 果實較小、甜度高 |
布朗土耳其 | ‘Brown Turkey’ | 果實大、產量高 |
黑色使命 | ‘Mission’ | 果皮深紫色、風味濃郁 |
講到種植無花果樹,台灣的氣候其實很適合,特別是南部。在英文的園藝論壇上,常會看到討論fig tree的care tips(照護技巧),像是watering schedule(澆水頻率)要怎麼安排、pruning(修剪)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。這些專業術語知道後,要找資料就方便多了。比如說,無花果樹怕積水,英文會說”fig trees are susceptible to root rot from overwatering”,這樣一看就懂要注意澆水量。
很多人不知道,無花果樹在英文裡還有個有趣的說法叫”fruit of the gods”(神的果實),因為它營養價值高又好吃。在國外的農夫市場,你會看到攤位上寫著”fresh figs”、”dried figs”,就是我們說的鮮無花果和無花果乾。台灣現在有些超市進口的新鮮無花果,包裝上都會標”fresh figs”,下次看到就知道是什麼啦!
無花果樹英文怎麼説?教你正確發音與拼寫,這個問題其實困擾過不少喜歡園藝的朋友。在台灣我們常說的無花果樹,英文叫做”fig tree”,發音是/fɪɡ triː/,聽起來就像”菲格 吹”這樣念。這個單字雖然簡單,但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可能會有點疑惑,畢竟”fig”這個字在中文裡沒有直接對應的發音。
說到無花果樹的相關英文單字,其實還有很多細節可以了解。比如無花果本身叫做”fig”,而無花果乾則是”dried fig”。如果你去國外的超市想買無花果相關產品,知道這些單字就很有幫助啦!下面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,讓大家一目了然:
中文名稱 | 英文名稱 | 發音 |
---|---|---|
無花果樹 | fig tree | /fɪɡ triː/ |
無花果 | fig | /fɪɡ/ |
無花果乾 | dried fig | /draɪd fɪɡ/ |
無花果葉 | fig leaf | /fɪɡ liːf/ |
在國外旅行或購物時,可能會遇到無花果相關的產品或景點。比如在地中海國家,無花果樹是很常見的景觀植物,當地人會用”fig tree”來稱呼它。有些餐廳的甜點菜單上也會出現”fig pudding”或”fig jam”這樣的品項,這時候知道”fig”就是無花果,點餐時就不會一頭霧水了。
發音的部分要特別注意,”fig”的”g”是不發音的,所以千萬不要念成”菲格”,正確的念法比較接近”菲”結尾時輕輕收住。可以多聽幾次網路字典的發音,或是看YouTube上的教學影片,慢慢練習就會越來越標準。台灣人常犯的錯誤是把”tree”念得太重,其實英文的”tree”尾音要輕輕帶過,不要太強調”ee”的部分。
為什麼無花果樹英文叫fig tree?名稱由來大公開
大家有沒有想過,明明中文叫「無花果」,英文卻變成「fig tree」?這個名字其實藏著超有趣的歷史故事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可愛的小知識,保證讓你下次看到無花果樹時會心一笑~
無花果的英文名「fig」其實來自古老的拉丁語「ficus」,這個詞一路從地中海地區傳遍歐洲各地。有趣的是,無花果樹在聖經裡就出現過,亞當夏娃用來遮羞的葉子,傳說就是無花果葉呢!這種植物在西方文化中可是有著超級悠久的歷史地位。
語言 | 無花果名稱 | 發音特點 |
---|---|---|
拉丁語 | ficus | 硬梆梆的古典發音 |
古法語 | figue | 開始變柔軟的尾音 |
中古英語 | figge | 帶點可愛的疊字感 |
說到無花果最特別的地方,就是它看似沒有花卻能結果的奇妙特性。其實不是真的沒花啦,而是花朵藏在果實裡面,從外面根本看不見!這種「隱藏版開花」的習性,讓古人覺得超神奇,可能也因此影響了各國對它的命名方式。在台灣我們習慣叫它無花果,日本人則稱它為「イチジク」,發音跟fig也有點像呢!
無花果樹在地中海沿岸已經被種植超過五千年,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果樹之一。考古學家甚至在約旦河谷發現距今一萬一千年的無花果化石,證明人類跟這種植物的淵源真的超級深。這麼一想,fig tree這個名字能流傳至今,也算是見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啊!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:「什麼時候是無花果樹的採收季節?英文怎麼説」,剛好我家陽台就種了一棵,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。無花果在台灣其實一年可以收成兩次,主要採收期是夏季6-8月和秋季9-11月,不過具體時間還是要看品種跟種植地區的氣候啦。英文的話就叫做”fig harvest season”,想跟外國朋友聊這個話題就可以用上囉。
無花果真的超好種的,我家這棵從盆栽開始養,現在已經可以穩定收成了。記得剛開始種的時候,還特別去請教了附近的農友,他們教我分辨成熟的無花果特徵:果皮會變軟、顏色變深,而且會微微下垂,這時候摘下來最甜。不過要小心不要太晚採,不然容易引來果蠅或鳥類偷吃。
這邊整理個簡單的表格,讓大家更清楚不同品種的採收時間:
品種 | 主要採收期 | 特色 |
---|---|---|
布朗土耳其 | 6-8月、9-11月 | 果皮紫褐色,甜度高 |
黑傑克 | 7-9月為主 | 果實大,適合鮮食 |
白亞德里亞 | 8-10月 | 果皮黃綠色,風味清爽 |
採無花果其實滿有技巧的,我都是戴手套輕輕扭轉果實基部,聽到”啵”一聲就代表摘下來了。早上採的無花果特別新鮮,因為經過一夜的低溫,甜度會比較集中。採完記得要當天吃掉或處理,不然很容易軟爛。我通常會拿來做果醬或直接冷凍保存,這樣冬天也能吃到夏天的味道。
說到英文用法,除了”fig harvest season”之外,跟採收相關的單字也可以記一下。像是”ripe figs”是成熟的無花果,”picking figs”是採摘無花果,”fig orchard”則是無花果園。有次跟國外網友聊天,他們還教我一個俚語”fig season”用來形容事情多到做不完的時期,因為無花果成熟時真的會讓人忙翻天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