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「酉」這個字,台灣人最直接的聯想大概就是下午5點到7點的酉時吧!不過你知道嗎,這個字在十二生肖裡代表的是雞,而且跟我們日常生活有好多有趣的連結呢。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充滿台灣味的「酉」字,保證讓你發現原來它這麼貼近我們的生活~
先來個小知識,在傳統的十二時辰裡,酉時正好是太陽西下的時間,也是雞要回籠休息的時刻。老一輩的台灣人常說「酉時水」特別甘甜,以前沒有自來水的年代,很多人家都會在這個時段去井邊打水呢!說到這裡,不得不提台灣人最愛的「酉」字相關美食:
酉字相關 | 台灣特色 | 小故事 |
---|---|---|
酉時水 | 古早味井水 | 相傳能治病 |
雞排 | 夜市必吃 | 酉時炸最香 |
雞酒 | 坐月子聖品 | 麻油香氣濃 |
說到雞,台灣人真的超會吃!從夜市裡的鹽酥雞、麻油雞,到辦桌必備的香菇雞湯,哪樣不是讓人流口水?特別是冬天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,那個香氣啊~根本就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!記得小時候阿嬤總在酉時開始燉雞湯,說這個時候的火候最剛好,湯頭會特別甜。
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少用「酉時」這個說法了,但你知道嗎?很多傳統市場的雞販還是會在這個時間收攤喔!因為他們凌晨就開始工作,到酉時正好是一整天最累的時候。下次經過黃昏市場,不妨注意看看,說不定能買到當天最後一批新鮮的土雞肉呢!
酉時養生:下午5-7點最適合做什麼養生法?這個時間段在中醫理論裡對應腎經當令,是補腎氣、調養元氣的黃金時段。台灣人下班下課後常常直接衝去聚餐或追劇,其實這時候做一些簡單的養生動作,對身體超有幫助的啦!
這時候最推薦做「踮腳尖」運動,站在辦公室或家裡隨時都能做。腳後跟慢慢抬起、放下,重複20-30次,可以刺激腳底的湧泉穴,這個穴位可是腎經的起點喔!做完整個人都會覺得精神變好,尤其適合整天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。記得做的時候要扶著牆或椅子保持平衡,不然跌倒就尷尬了。
酉時養生推薦活動對照表:
活動項目 | 具體做法 | 養生好處 |
---|---|---|
踮腳尖 | 腳跟抬起放下20-30次 | 刺激腎經、改善下肢循環 |
溫水泡腳 | 水位過腳踝,水溫40度左右 | 促進血液循環、幫助入眠 |
輕拍腎區 | 雙手握空拳輕拍後腰 | 強化腎氣、緩解腰酸 |
黑豆茶 | 喝一杯無糖黑豆茶 | 補腎水、消水腫 |
泡腳也是酉時超棒的選擇,水溫不要太燙,大概40度左右最剛好,水位要蓋過腳踝。這時候泡腳可以讓緊繃一天的身體放鬆,順便促進血液循環,晚上會比較好睡。台灣天氣濕熱,很多人都有水腫問題,這時候泡個15分鐘,搭配喝杯黑豆茶,消水腫效果特別明顯。
如果覺得腰特別酸,可以試試輕拍後腰的動作。雙手握空拳,輕輕拍打後腰兩側的腎區,力道要適中,拍到微微發熱就好。這個動作在傳統養生裡叫做「叩擊命門」,對久坐的上班族特別有用,做完會覺得腰部暖暖的很舒服。
台灣人為什麼愛在酉時喝雞湯?傳統智慧大公開
最近天氣轉涼,街頭巷尾又飄起陣陣雞湯香氣,特別是傍晚5-7點的「酉時」,總能看到阿嬤們拎著保溫壺往市場跑。其實這背後藏著老祖宗的養生智慧呢!中醫認為酉時是腎經運行的黃金時段,這時候喝溫補的雞湯最能幫助氣血循環,尤其對經常手腳冰涼的女生特別有效。而且傳統市場的土雞攤也習慣在這個時段現宰現賣,湯頭新鮮度直接爆表。
台灣人燉雞湯可是有講究的,不同季節搭配的藥材都不同。像最近這種悶熱的夏天,老一輩就愛加點冬瓜和薏仁來退火;要是遇到寒流來襲,當歸、枸杞立馬變成湯底主角。下面這個表格整理出台灣人最愛的雞湯搭配組合:
季節 | 必加食材 | 養生效果 |
---|---|---|
春 | 新鮮香菇+紅棗 | 增強免疫力 |
夏 | 苦瓜+鳳梨 | 清熱解暑 |
秋 | 山藥+蓮子 | 潤肺止咳 |
冬 | 麻油+老薑 | 驅寒暖身 |
傍晚喝雞湯還有個超實際的好處——避開午餐的油膩感,又不會像宵夜造成負擔。很多上班族都養成習慣,下班順路去巷口那間「阿珠雞湯」外帶一鍋,回家剛好趕上酉時慢慢享用。店家老闆娘說這個時段生意最好,常常要提前兩小時開始備料,不然根本不夠賣。
說到雞湯的在地吃法,中南部人喜歡加米血糕和麵線,北部人則偏愛純喝湯吃肉。有些老師傅還會特別交代,燉湯時要先把雞油撈起來拌飯,這樣米飯會帶著濃郁雞香,連挑食的小孩都能多吃兩碗。難怪從小到大,媽媽總說「喝雞湯才會長高高」,原來不只是哄小孩的話術啊!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如何在酉時正確按摩腎經?中醫師教你3個穴位」,其實酉時(下午5-7點)是腎經最活躍的時間段,這時候按摩效果特別好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簡單又實用的穴位按摩法,讓你在家也能輕鬆保養腎氣,改善腰痠、疲勞這些小毛病。
首先推薦「湧泉穴」,這個穴位在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處,是腎經的起點。按摩時可以用大拇指按壓,或是用拳頭輕輕敲打,每次3-5分鐘。特別是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,下班回家按一按,整個人都會覺得輕鬆很多。記得要搭配深呼吸,效果會更明顯喔!
再來是「太溪穴」,位置在內踝尖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這個穴位對改善手腳冰冷特別有效,女生生理期不舒服也可以按。按摩時用指腹以畫圈的方式輕輕揉按,力道要適中,不要太用力反而會不舒服。建議可以搭配溫熱的薑茶,雙管齊下效果更好。
最後是「復溜穴」,在小腿內側,太溪穴直上2寸(約三指寬)的位置。這個穴位對改善頻尿、夜尿很有幫助,老人家特別適合。按摩時可以用拇指按壓,或是用刮痧板輕輕刮,每天堅持按摩會發現睡眠品質也變好了呢!
穴位名稱 | 位置 | 按摩方式 | 適用症狀 |
---|---|---|---|
湧泉穴 | 腳底前1/3凹陷處 | 拇指按壓或輕敲 | 疲勞、腰痠 |
太溪穴 | 內踝尖與跟腱間凹陷 | 指腹畫圈揉按 | 手腳冰冷、經痛 |
復溜穴 | 太溪穴直上2寸 | 拇指按壓或刮痧 | 頻尿、失眠 |
按摩時記得要保持環境溫暖,避免吹風受涼。如果皮膚有傷口或是發炎,就先不要按摩那個部位。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剛開始按摩可能會有點痠痛感,這是正常的,但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,建議還是要去找專業中醫師諮詢比較保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