鹽巴原來這樣用!台灣主婦都驚呆 | 你家鹽巴用對了嗎?專家解密 | 鹽巴不只調味!5個隱藏妙招

鹽巴是什麼?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,其實藏著許多我們日常忽略的小知識。在台灣,我們習慣把食用鹽叫做鹽巴,它不只是廚房裡必備的調味料,更是人體維持正常機能不可或缺的礦物質。你知道嗎?從海水曬製的天然鹽巴,到超市常見的精製鹽,每種鹽巴都有它獨特的用途和故事。

說到鹽巴的種類,台灣人最熟悉的大概就是這幾種:

鹽巴種類 特點 常見用途
精製鹽 顆粒細緻、純度高 日常烹飪、醃漬
粗鹽 顆粒較大、礦物質豐富 醃製食材、泡腳
玫瑰鹽 天然粉紅色、含鐵質 高級料理點綴
海鹽 帶有海洋風味 海鮮料理、烘焙

記得小時候阿嬤總會用粗鹽來醃製蘿蔔乾,那個鹹香的味道到現在都忘不了。其實鹽巴在台灣傳統飲食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像是製作醬油、豆腐乳這些古早味,都少不了鹽巴的幫忙。現在雖然超市裡有各種進口鹽,但老一輩還是最愛用台灣本地產的鹽巴,說是用習慣了,味道最對味。

除了吃進肚子裡,鹽巴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妙用。像是衣服沾到果汁時,可以先用鹽巴搓洗;或是煮麵時加點鹽巴,麵條會更Q彈。這些生活小撇步都是媽媽們代代相傳的智慧。最近還流行用鹽巴來做手工皂,聽說對皮膚很好,下次也想來試試看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雖然鹽巴很重要,但現代人常常攝取過量,記得料理時不要放太多,健康還是要顧啦!

鹽巴是什麼

鹽巴是什麼?台灣人廚房必備的調味聖品,說穿了就是我們每天煮菜都少不了的那包白色結晶啦!不管是炒青菜、煮湯還是醃肉,少了鹽巴整個味道就是不對勁。台灣人對鹽巴的依賴程度,大概就跟夏天離不開冷氣一樣自然,而且你知道嗎?光是鹽巴的種類就超多,每種用途還不太一樣呢!


說到鹽巴的種類,台灣最常見的就是精製鹽跟天然海鹽了。精製鹽顆粒細、鹹度均勻,適合日常調味;海鹽則帶有礦物質的風味,拿來做高級料理特別對味。最近幾年還流行起玫瑰鹽、竹鹽這些特殊鹽種,價格雖然比較貴,但很多講究的廚師都會備一些在廚房。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幾種常見鹽巴的特點: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鹽種 特點 適合用途
精製鹽 純度高、鹹味單純 日常烹調、醃製
天然海鹽 含微量礦物質、味道有層次 煎牛排、沙拉調味
玫瑰鹽 粉紅色、礦物質豐富 高級料理擺盤
竹鹽 經過竹筒燒製、帶特殊香氣 養生料理、韓式烤肉

台灣人用鹽巴真的很有一套,除了調味之外,還發展出很多生活智慧。像是用鹽巴水洗菜可以去除農藥殘留、煮麵加鹽讓麵條更Q彈,甚至連冰箱除臭都可以靠一小碗鹽巴解決。老一輩的還會教我們,夏天流汗多要喝點鹽水補充電解質,這些都是鹽巴在台灣人生活中的妙用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雖然鹽巴好用,但現代人普遍吃太鹹,衛生署建議每天不要超過6公克,煮菜時還是要控制一下用量比較健康喔!

為什麼煮菜一定要加鹽巴?原來有這些神奇功效!每次在廚房忙活時,阿嬤總會提醒「鹽巴要記得放捏~」,但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連煮個青菜都要加鹽?其實鹽巴不只是讓食物變鹹這麼簡單,它在料理中扮演著超重要的角色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實用知識。

首先,鹽巴根本就是食材的「魔法師」!它能夠讓蔬菜保持翠綠色澤,特別是燙青菜時加一點鹽,葉綠素就不會那麼快流失,看起來就是比沒加鹽的菜漂亮很多。而且鹽巴還能讓肉類的蛋白質結構改變,像是醃肉時加鹽,肉質會變得更嫩更juicy,這個原理跟夜市牛排為什麼那麼嫩是一樣的啦!

鹽巴在料理中的功能可多了,幫大家整理成表格看得更清楚:

功能 實際應用例子 小技巧
提鮮 煮湯時加鹽讓甜味更明顯 少量多次添加才不會過鹹
脫水 醃小黃瓜時讓它出水變脆 醃完記得沖掉多餘鹽分
殺菌 傳統保存食材如鹹魚、醬菜 濃度要夠才能有效防腐
改變質地 揉麵團加鹽增加筋性 和酵母分開放置避免影響發酵

除了這些功能,鹽巴還能平衡甜味喔!很多甜點食譜其實都會加一咪咪鹽,像是焦糖醬或是巧克力蛋糕,因為鹽可以讓甜味更有層次,吃起來不會膩口。台灣人最愛的鳳梨酥內餡,老師傅的秘訣就是在煮鳳梨醬時加點鹽,這樣酸甜滋味才會夠平衡。下次自己做甜點時不妨試試看,保證會發現新大陸!


講到鹽巴就不得不提它的調味功力。同樣的食材,有沒有調味真的差很多,像水煮雞胸肉沒加鹽根本像在吃橡皮,但撒點鹽巴馬上變身成健康美味。而且鹽巴還能帶出食材本身的鮮味,像煮蛤蜊湯時,蛤蜊本身的鹹鮮味加上一點鹽提味,湯頭自然就超級鮮甜,根本不用再加什麼味精。

鹽巴是什麼

鹽巴怎麼來的?從海水到餐桌的製程大公開

大家每天煮菜都會用到鹽巴,但你知道這些白花花的結晶是怎麼從大海跑到我們廚房嗎?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台灣常見的鹽巴製作過程,原來從海水變成鹽要經過這麼多步驟,真的不簡單耶!

首先要把海水引進鹽田,這個步驟叫做「納潮」。台灣早期很多地方都有鹽田,像是台南七股、北門一帶,現在雖然大部分都停產了,但還是保留了一些文化景觀。海水進來後要經過沉澱過濾,把雜質先去掉,然後就開始漫長的曬鹽過程。

曬鹽可是要看老天爺臉色的工作,太陽越大越好!海水在蒸發池裡慢慢濃縮,從波美度3-5度一直曬到25度左右,這個過程大概要5-7天。師傅們要隨時注意天氣變化,下雨的話就前功盡棄了。等鹽分濃度夠高,就會移到結晶池,這時候鹽巴就會開始慢慢結晶出來。

製程階段 所需時間 鹽度變化 注意事項
納潮引水 1-2天 波美3-5度 要選擇乾淨海域
蒸發濃縮 5-7天 5→25度 需晴朗天氣
結晶收成 3-5天 25→26度 控制結晶速度

結晶完成後,工人會用特製的工具把鹽刮起來,這時候的鹽還含有一些雜質,要經過清洗、脫水等步驟。現代化的鹽廠還會用離心機來脫水,然後送到工廠進行精製。精製過程會加入一些食品級的添加物來防止結塊,最後經過包裝就是我們在超市看到的食鹽了。

說到這個,台灣現在很多鹽其實都是進口的,因為曬鹽成本實在太高了。不過像台鹽公司還是有保留部分產線,做出來的鹽特別有台灣味。下次煮菜撒鹽的時候,不妨想想這些鹽可是經歷了千辛萬苦才來到我們餐桌呢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