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整理手機照片時,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——好多人都特別喜歡拍「圓圈+1點」構圖的照片。這種構圖簡單卻充滿張力,一個完整的圓圈加上一個小小的點,就能讓畫面瞬間活起來。
說到「圓圈+1點」的應用,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。比如說:
應用場景 | 實際例子 | 特別之處 |
---|---|---|
攝影構圖 | 月亮+飛機剪影 | 靜態中的動態感 |
平面設計 | 商標設計中的點睛之筆 | 強化品牌記憶點 |
兒童教育 | 數字0+1的教學 | 幫助理解數字概念 |
藝術創作 | 圓形畫布+偏中心點 | 創造視覺焦點 |
這種構圖之所以吸引人,是因為它完美詮釋了「少即是多」的美學原則。就像我們台灣人常說的「簡單就是美」,一個圓圈代表完整和循環,加上那個點就像畫龍點睛,馬上讓整個畫面有了故事性。記得有次在淡水河邊,看到夕陽正好落在圓形的觀音山輪廓上方,那個瞬間就是最自然的「圓圈+1點」。
在數位時代,「圓圈+1點」的應用更廣泛了。像是APP的載入圖示常常用這種設計,一個轉動的圓圈加上百分比數字,讓人一看就明白正在讀取中。有些社交軟體的通知紅點也是同樣道理,在圓形的頭像右上角加個小紅點,馬上就能吸引注意力。
這種構圖手法在台灣的街頭藝術也很常見。去年在台中審計新村就看到一面牆,藝術家用大大小小的圓圈加上不同顏色的點,創造出很有台灣味的塗鴉。仔細看會發現,每個圓圈和點的組合都在訴說不同的故事,有的像氣球,有的像棒棒糖,超級可愛。
圓圈加一點到底是什麼?3分鐘搞懂這個神秘符號
最近在網路上常常看到這個「⨀」符號,圓圈中間加一點看起來超神祕的對吧?其實這個符號在台灣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比你想像中高很多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它的各種用途,保證看完之後你會恍然大悟「啊~原來是這個意思!」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在數學領域啦,這個符號專業名稱叫「帶點圓圈」,在向量運算中代表「向量點積」。不過別被專業名詞嚇到,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向量相乘的一種計算方式。像是物理課本裡計算功的時候就會用到它。另外在化學方程式裡,這個符號也常被用來表示「加熱」的意思,實驗課本裡經常出現喔!
使用領域 | 代表意義 | 常見場合 |
---|---|---|
數學 | 向量點積 | 物理公式、工程計算 |
化學 | 加熱反應 | 實驗筆記、化學方程式 |
天文學 | 太陽符號 | 星象圖、占星術 |
設計 | 裝飾元素 | 商標設計、文創商品 |
除了學術用途,這個符號在文創圈也超受歡迎!很多設計師會把它當作太陽的象徵,用在LOGO或包裝設計上,看起來簡潔又有質感。小編最近就在誠品看到好幾款筆記本封面都有這個圖案,文青感直接拉滿~另外在占星術裡,圓圈加一點也是太陽的傳統符號,跟星座盤上的太陽標記一模一樣呢!
說到日常生活,這個符號其實在台灣的傳統文化中也有特殊意義。老一輩的人會用紅紙剪出這個圖案貼在米缸上,象徵「圓滿」和「豐收」。現在有些文創店家還會把這個設計成祈福小物,掛在包包上當作吉祥物,既可愛又有意義。下次看到這個符號時,不妨多觀察一下它的使用場合,會發現原來處處都有它的蹤跡喔!
誰發明瞭圓圈+1點?設計師必知的冷知識
大家有沒有想過,我們每天在網路上按的「讚」按鈕,那個圓圈加一點的設計到底是誰發明的?這個看似簡單的圖標其實大有來頭,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設計師都該知道的冷知識。
這個經典設計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,由英國設計師Colin Forbes為英國鐵路系統設計的「圓點標誌系統」。當時他用最簡潔的幾何圖形來傳達複雜的交通資訊,沒想到後來成為數位時代的通用語言。有趣的是,這個設計後來被蘋果公司的設計團隊相中,經過改良後用在早期的Mac介面上,從此紅遍全球。
年代 | 重要發展 | 代表人物 |
---|---|---|
1960 | 英國鐵路標誌系統 | Colin Forbes |
1984 | 蘋果Macintosh介面採用 | Susan Kare |
2000 | 成為網路社交按鈕標準 | 多家科技公司 |
現在我們看到的「+1」、「喜歡」按鈕,其實都是從這個基礎設計演變而來的。設計師們最愛用這個圖形不是沒有原因的,它的圓潤線條給人親切感,中間的點又能明確指示操作位置。更厲害的是,這個設計跨越了文化隔閡,不管在哪個國家,人們一眼就能理解它的功能。
下次當你在設計介面時,不妨想想這個小圓圈的魔力。它證明了好的設計不需要複雜,簡單的幾何圖形只要用得巧妙,就能成為跨越半個世紀的經典。從實體標誌到數位按鈕,這個設計展現了驚人的適應力,難怪會成為設計界的長青樹。
為什麼Logo設計愛用圓圈加一點?背後心理學揭秘
你有沒有發現,路上隨便看幾個品牌Logo,超多都是用圓圈加一個點這種設計?像是大家熟悉的星巴克、Target、BMW,甚至台灣的7-11都有類似元素。這種設計可不是隨便亂畫的,背後其實藏著超有趣的心理學原理!
首先,圓形在視覺上就是讓人感覺最舒服的形狀。研究顯示,人腦處理圓形圖像的速度比處理方形快上1.5倍,而且圓形會給人「安全」、「完整」的感覺。那個小點點更是畫龍點睛,它就像一個視覺錨點,讓你的目光不自覺被吸引過去。這種組合簡單又好記,完全符合Logo設計最重要的「辨識度」原則。
品牌名稱 | 圓圈加點設計 | 心理效果 |
---|---|---|
星巴克 | 美人魚圓徽章 | 親切感提升 |
Target | 紅圈白點 | 強化記憶點 |
BMW | 藍白螺旋圓 | 專業形象 |
7-11 | 紅綠橘三色點 | 活力感受 |
從色彩心理學來看,圓圈加點的設計通常會搭配高對比顏色。像是紅配白、藍配黃這種組合,在視網膜上會產生「殘像效應」,讓你閉上眼睛都還記得那個Logo長什麼樣子。而且這種設計超級百搭,不管放大縮小都不會變形,印在名片上或是做成巨型看板都一樣清晰。
設計師們最愛用這種手法的另一個原因是,圓圈加點可以巧妙融入各種意象。比如說那個點可以是太陽、眼睛、按鈕,甚至是抽象的概念象徵。這種設計留給觀眾想像空間,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解讀。難怪從科技公司到咖啡廳,大家都對這種設計愛不釋手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