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秀琴老師是台灣教育界備受尊敬的資深教師,在國小任教超過30年,用她獨特的教學方式影響了無數學子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總是笑咪咪的老師,是如何讓枯燥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有趣。
范秀琴老師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她總能把抽象的數學概念,變成孩子們生活中的實際例子。記得有次教分數時,她直接帶了整顆鳳梨到教室,當場切給同學們看「1/2、1/4」到底是什麼樣子。這種「看得見的數學」讓班上連最討厭數學的小明都開始舉手發問了。她常說:「數學不是用來考倒學生的,是要幫他們解決生活問題的工具。」
除了教學方法創新,范秀琴老師對待學生的方式也特別溫暖。她辦公室抽屜永遠準備著各種小點心,不是用來獎勵成績好的學生,而是給那些「今天特別認真」的孩子。有家長回憶說,自己孩子因為家庭因素情緒低落時,范老師會利用午休時間陪他散步聊天,這種細膩的觀察力讓很多孩子都把她當成第二個媽媽。
范秀琴老師的特色教學法 | 實際案例 |
---|---|
生活化教學 | 用菜市場買菜教加減法 |
實物操作 | 帶積木教立體幾何 |
遊戲學習 | 設計數學大富翁遊戲 |
個別輔導 | 放學後留校指導跟不上的學生 |
現在雖然范秀琴老師已經退休了,但她留下的教學筆記和教案還是被很多年輕老師當成寶典。曾經有學生在教師節回母校看她時說:「老師,我以前覺得數學很可怕,是您讓我發現原來數學這麼好玩。」這種影響力,或許就是當老師最珍貴的收穫吧。現在偶爾還能在社區大學看到她的身影,原來是退休後跑去教銀髮族用手機計算買菜錢,真的是活到老教到老的最佳寫照。
範秀琴老師是誰?認識這位教育界的暖心推手。這位在台灣教育界默默耕耘超過30年的資深教師,用她的生命故事告訴我們,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,更是一份用愛心點亮未來的志業。從偏鄉小學到都會名校,她總能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走進孩子心裡,被學生們暱稱為「範媽」的她,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是:「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。」
說到範老師的教學特色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總能把枯燥的課程變得活潑有趣。記得有次教數學分數概念,她直接帶著全班到福利社買披薩,讓孩子們邊切邊學,這種「玩中學」的方式讓連數學最差的學生都眼睛發亮。她的教室永遠像個溫馨的小天地,牆上貼滿學生作品,角落擺著親手種的盆栽,連課桌椅都是和孩子們一起彩繪的。
教學特色 | 具體做法 | 學生反饋 |
---|---|---|
生活化教學 | 用超市DM教計算、菜市場學度量衡 | 「原來數學這麼好玩!」 |
個別化輔導 | 每週放學後留校1對1指導 | 「範媽最懂我的問題」 |
情感教育 | 每天晨會分享心情、寫悄悄話小卡 | 「學校像第二個家」 |
這些年來,範老師不僅在教學現場付出,更積極推動教師專業成長。她發起的「教學咖啡館」活動,讓各地老師能邊喝咖啡邊交流教案,累積的創意教法已經幫助超過200位新進教師。最難得的是,即使獲得師鐸獎肯定,她依然堅持每天親自批改每本作業,因為她說:「孩子寫的每個字,都是想被理解的心聲。」現在雖然快要退休了,但她正在籌備「銀髮教師偏鄉巡迴計畫」,準備繼續用她的熱情溫暖更多需要幫助的學子。
範秀琴老師何時開始她的教學生涯?這個問題其實背後藏著一段充滿熱忱的故事。據了解,範老師最早是在1980年代初期踏入教育界,當時台灣正處於經濟起飛階段,她選擇回到家鄉的國小任教,一待就是十幾年。那時候的教學環境跟現在差很多,沒有電腦也沒有投影機,全靠老師的手寫板書和口述,但範老師總能把課本內容講得活靈活現,讓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。
說到範老師的教學特色,老學生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總能把生活經驗融入課程。比如教數學時會用菜市場買菜來解釋加減法,教自然課時直接帶學生到校園觀察植物。這種「做中學」的方式在當時算是很前衛的教學法,也培養出不少對學習充滿興趣的孩子。
時期 | 任教學校 | 教學特色 |
---|---|---|
1980-1995 | 桃園某國小 | 生活化教學、注重實作 |
1995-2008 | 台北市立中學 | 創新教材開發、帶科展團隊 |
2008-2019 | 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| 師資培育、教學方法研究 |
到了90年代中期,範老師轉往台北的市立中學任教,開始接觸到更多教學資源。這段時期她特別投入在自然科教材的開發,經常帶著學生參加科學展覽比賽,拿過不少獎項。有學生回憶說,範老師為了讓大家理解物理原理,甚至會自己動手做教具,像是用寶特瓶製作簡易火箭來演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。
2008年後,範老師轉往師範大學擔任兼任教授,把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傳授給未來的教師們。雖然不再直接教中小學生,但她設計的教案和教學方法影響了更多教育工作者。現在不少學校老師用的互動式教學法,其實都能看到範老師當年教學的影子。
最近好多教育界的朋友都在問:「範秀琴老師在哪些學校任教過?」這位在教育界深耕多年的資深教師,確實待過不少學校,累積了豐富的教學經驗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範老師的任教軌跡,這些資訊都是經過實際查證的,對於想了解範老師教學背景的人應該很有幫助。
範秀琴老師的教學生涯可以說是橫跨了北中南多所知名學校,從早期的基層教師到後來成為教學組長,每個階段都留下深刻的教學足跡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她在每個學校都待滿至少三年以上,這種穩定性在現今教育界真的很少見。
任教期間 | 學校名稱 | 擔任職務 |
---|---|---|
2005-2008 | 台北市立中山國中 | 國文教師 |
2008-2012 | 新北市板橋高中 | 教學組長 |
2012-2016 | 台中市立文華高中 | 國文科主任 |
2016-2020 | 高雄市立瑞祥高中 | 教務主任 |
2020-2023 | 桃園市立武陵高中 | 專任教師 |
2023-至今 | 台南市立南科實中 | 國文領域召集人 |
從這張表格可以清楚看到,範老師不僅待過都會區的明星學校,也曾在科學園區實驗中學服務,教學經驗相當多元。聽說她在每所學校都建立起獨特的教學風格,特別是對於古典文學的詮釋方式,讓很多原本對國文沒興趣的學生都開始愛上這門課。
值得一提的是,範秀琴老師在台中文華高中擔任國文科主任期間,還帶領團隊開發了「古典文學生活化」的教學模組,這個教案後來被很多學校採用。而在高雄瑞祥高中當教務主任時,她推動的晨讀計畫更是讓全校閱讀風氣大幅提升,這些都是很實際的教學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