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之則吉!這些地雷別踩 | 遇到這5種人快閃就對了 | 避之則吉的生活智慧

避之則吉|網路時代的自我保護術

講到”避之則吉”呢個概念,真係好適合用喺而家嘅網路世界。我哋每日上網都會遇到各式各樣嘅麻煩事,識得避開某啲地雷,真係可以少好多無謂嘅困擾。就好似YouTube咁,明明只係想睇個片輕鬆下,點知成日彈出啲奇怪推薦,搞到心情都差晒。

點樣避開網路地雷?

首先,要識得管理自己嘅推薦內容。YouTube有個好實用嘅功能,可以幫你過濾唔想睇嘅影片類型。我整理咗個簡單表格,等大家一目了然:

避開類型 操作方法 效果持續時間
特定頻道 點選”不推薦此頻道” 長期有效
單一影片 點選”不感興趣” 短期影響推薦
某類主題 清除觀看紀錄相關內容 需定期維護

手機App都要識得設定

而家個個都用手機睇片,但係好多人都唔知點樣喺App入面設定。其實好簡單,只要去”設定”>”一般”>”搜尋與推薦”,就可以關閉自動播放同埋調整推薦內容。記住啊,呢啲設定要定期檢查,因為YouTube成日會更新,設定位置可能會變。

小心自動下載嘅陷阱

有啲人貪方便,會用第三方網站下載YouTube影片,但咁做其實好危險。一來可能違反使用條款,二來好容易中病毒。我見過唔少朋友因為咁樣搞到手機中毒,重要資料冇晒。真係要記住,見到呢類網站同App,避之則吉就最聰明。

推薦演算法嘅秘密

你可能會發現,點解成日睇完某類影片,推薦列表就會出現更多類似內容?其實呢個就係YouTube嘅演算法喺度作怪。想打破呢個循環,可以試下主動搜尋其他類型影片,或者定期清除觀看紀錄。咁樣就可以避免被困喺同一個內容泡泡入面,睇嚟睇去都係差唔多嘅嘢。

避之則吉

1. 什麼人最需要學會避之則吉的智慧?這個問題其實困擾著很多在職場或生活中容易陷入糾紛的朋友。台灣人常說「閃閃躲躲過一生」,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不多,特別是那些個性耿直、習慣據理力爭的人,往往因為不懂得適時退讓,反而讓自己陷入更複雜的處境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,哪些特質的人特別需要培養這種「看苗頭不對就快閃」的生存智慧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最容易吃虧的就是「正義魔人」類型,他們看到不公不義的事情就忍不住要跳出來主持公道。但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是非對錯沒那麼絕對,特別在職場上,太過堅持原則反而會讓自己變成眾矢之的。其次是「情緒容易激動」的人,這類朋友常常因為當下氣不過就硬碰硬,事後才後悔莫及。最後是「過度熱心」的濫好人,什麼忙都想幫、什麼責任都想扛,結果往往惹禍上身。

需要避之則吉的類型 常見行為模式 建議調整方向
正義魔人 遇事非要爭對錯 學習分辨哪些仗值得打
情緒化者 當下就要討公道 培養冷靜觀察的習慣
濫好人 來者不拒全盤接收 設立個人界線

其實在台灣社會,很多長輩都有一套「看風向」的生存哲學。像菜市場的攤販老闆最懂這套,遇到奧客不會當面硬槓,而是用「啊這個我們沒有賣喔」輕輕帶過。這種智慧不是要人變得圓滑世故,而是學會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。特別是現在網路時代,很多衝突都是從小事升級成大戰,如果能早一步察覺苗頭不對就閃,真的能省下很多麻煩。

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避開衝突很懦弱,但其實這需要很高的情商。就像我們常看到社區裡那些最會處理鄰里糾紛的里長伯,他們很少直接跟人對嗆,而是懂得用「我再去了解一下」這種方式緩和場面。這種「以退為進」的智慧,往往比當面硬碰硬更能解決問題,也不會讓自己陷入難堪的處境。

2. 什麼時候該用避之則吉的態度面對問題?這個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,特別是當我們面對某些棘手狀況時,與其硬碰硬,有時候暫時避開反而是更聰明的選擇。台灣人常說「退一步海闊天空」,就是這個道理啦!不過到底哪些情況真的適合這樣做呢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幾個常見的場景。

首先,當你發現對方情緒完全失控的時候,真的不要傻傻地繼續跟他吵。像是遇到路怒症的駕駛,或是喝醉酒在鬧事的人,這時候講道理根本沒用,趕快離開現場才是上策。我朋友阿明就遇過一次,他在夜市跟人因為排隊問題起爭執,結果對方直接抄傢伙,還好他馬上閃人,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啊!

再來就是職場上遇到那種擺明要找你麻煩的主管或同事。與其每天跟他大眼瞪小眼,不如暫時保持距離,等風頭過了再說。這種時候硬碰硬只會讓自己更累,搞不好還影響考績。看看下面這個表格,你就知道什麼時候該閃人了:

情境類型 具體表現 建議做法
人身安全受威脅 對方有暴力傾向或持危險物品 立即離開並報警
情緒勒索 用情感綁架逼你就範 暫時斷聯冷處理
職場政治 被當成派系鬥爭棋子 低調行事不選邊站
詐騙陷阱 過於美好的投資機會 直接忽略不接觸

另外啊,網路上那些引戰的留言或酸民也千萬別認真。有些人就是專門來亂的,你越回他越開心。與其浪費時間跟他們吵,不如把精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事情。我表妹之前就在粉絲專頁跟網友筆戰到凌晨三點,結果隔天上班整個沒精神,真的超划不來。

最後要提醒的是,避之則吉不是叫你當縮頭烏龜喔!有些原則性問題還是要站出來面對。但如果評估後發現硬碰硬只會讓事情更糟,或是根本改變不了什麼,那暫時避開真的沒什麼好丟臉的。畢竟台灣人最懂「吃虧就是佔便宜」的道理,有時候退一步反而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啊!

避之則吉

3. 遇到哪些事情時避之則吉才是上策?這問題其實超實用,畢竟台灣人最懂「趨吉避凶」這套生存法則啦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才懂的閃避時機,遇到這些狀況真的別硬碰硬,繞道而行才是聰明選擇~

首先就是「親戚過年問薪水」這種死亡題目!台灣長輩超愛在圍爐時突擊檢查你的存款數字,與其老實回答被比較到懷疑人生,不如先發制人轉移話題:「阿姨妳氣色好好喔!這件外套哪裡買的?」搭配無敵燦笑,保證安全下莊。再來是「辦公室八卦圈」,同事聚在茶水間講小話時,千萬別湊過去附和,哪天火燒到自己身上都不知道。最保險就是假裝接電話或直接去廁所避風頭,職場生存守則第一條:耳朵可以聽,嘴巴要上鎖。

最後要提的是「路上推銷愛心筆」,這根本是西門町經典地雷啊!看到有人拿著板子靠近,立刻啟動「眼神死+加速通過」模式。別覺得不好意思,這些年多少台灣人都被「做愛心」話術坑過,與其事後後悔,不如當下直接裝沒看到。

情境類型 具體例子 閃避技巧
親戚拷問 問薪水、交女友、何時結婚 轉移話題法、假裝接電話
職場地雷 同事講八卦、派系鬥爭 裝忙遁走法、只聽不說
街頭陷阱 愛心筆、問卷調查 眼神放空+快步離開
網路爭端 政治文、引戰留言 直接滑過、關閉通知

說到網路上的火藥味話題更是要小心,像是新聞底下的藍綠吵架或疫苗爭論,隨便回一句就可能被戰到天亮。這時候「已讀不回」才是保平安的最高境界,畢竟在鍵盤後面誰知道對方是不是剛喝完蠻牛準備開戰。還有那種突然私訊說「在嗎?」的久未聯絡朋友,八成是要推直銷或借錢,看到這種訊息建議等三天再回,通常對方就會自動消失了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