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台灣房市討論度很高的「複式樓層」設計,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樓中樓啦!這種房型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挑高空間做出上下層的區隔,讓小坪數也能有豪宅般的空間感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買這種房子前一定要先搞清楚建物登記的類型,因為有些複式樓層是合法登記的,有些則屬於二次施工的違建喔!
說到複式樓層的優缺點,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格給大家參考:
項目 | 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---|
空間感 | 視覺開闊、動線分明 | 樓梯佔用坪數、長輩小孩行動不便 |
採光通風 | 通常有大面開窗、空氣對流佳 | 冷氣效率差、電費可能較高 |
裝潢成本 | 可做創意設計增加房屋價值 | 需要特殊工法、費用比一般住宅高30%以上 |
轉手難易度 | 年輕族群接受度高 | 銀行鑑價可能較保守、貸款成數較低 |
我自己看過不少複式樓層的案子,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那種4米2挑高的設計。這種高度剛好可以隔出完整的上下層,上層當臥室不會有壓迫感,下層客廳也不會覺得太矮。不過要特別注意消防安全的問題,因為複式樓層的火災逃生路線比較複雜,建議一定要裝設火災警報器和滅火器。
現在新建案很多都主打「輕複式」概念,就是把傳統厚重的混凝土隔間改成鋼構樓板,這樣可以減輕重量又省空間。我朋友去年買的預售屋就是這種設計,他們把下層做成開放式廚房加客廳,上層是主臥和書房,雖然實際坪數才20坪,但住起來感覺像30坪一樣寬敞。不過這種房子打掃起來要比較費心,特別是樓梯角落很容易積灰塵,建議裝一台好用的無線吸塵器。
最近在房產討論區常看到「複式樓層設計:為什麼現在年輕夫妻都愛這種格局?」這個話題,其實這種設計在台灣真的越來越夯啦!尤其是30-40歲的年輕夫妻,買房時特別偏愛這種上下分層的格局。我自己去看過幾個建案,發現這種設計不只看起來時尚,實際住起來也超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,難怪會成為房市新寵兒。
複式樓層最吸引人的就是能巧妙區隔公私領域,樓下可以規劃成客廳、餐廳等公共空間,樓上則是臥室和書房這種需要隱私的區域。這樣設計的好處超多,像是朋友來家裡開趴時,完全不會打擾到在樓上休息的小朋友或長輩。而且現在很多新建案的複式設計都搭配挑高客廳,採光好到爆,整個空間感大升級,完全不會有壓迫感。
複式樓層優點 | 傳統平層缺點 |
---|---|
公私分區明確 | 動線容易互相干擾 |
空間層次感豐富 | 單一平面較單調 |
採光通風效果加倍 | 採光面通常較有限 |
收納空間更多樣化 | 收納規劃較受限 |
現在的建商也很懂年輕人要什麼,把複式樓層設計得超貼心。像是我看過的一個案子,樓梯下方做成收納櫃,轉角處還能放展示櫃,一點空間都不浪費。有些甚至會在樓梯旁設計小書牆,或是做成可移動的隱藏式樓梯,整個就是文青感滿滿。這種設計讓小坪數也能住出大宅感,對預算有限的年輕夫妻來說根本是福音啊!
裝潢方面也很有彈性,可以玩的花樣超多。樓上樓下可以用不同風格,像是一樓走北歐簡約風,二樓變身日式無印風,完全不會衝突。我朋友家就是這樣裝潢,每次去都覺得超有特色,拍照打卡根本是網美等級。而且現在很多系統家具都能客製化,配合複式樓層的格局量身打造,收納機能直接翻倍,完全不用擔心東西沒地方放。
如何規劃複式樓層空間?設計師分享5個實用技巧,這可是現在很多買樓中樓或透天厝的台灣屋主最頭痛的問題。複式樓層雖然看起來很氣派,但要是沒規劃好,反而會讓生活動線變得很卡。今天就來分享設計師朋友教我的幾個實用撇步,讓你家的複式空間既美觀又實用。
首先要注意的是樓梯位置,這真的是成敗關鍵!很多台灣老屋的樓梯都卡在奇怪的地方,建議可以考慮這幾種常見的樓梯規劃方式:
樓梯類型 | 優點 | 缺點 | 適合空間 |
---|---|---|---|
直梯 | 佔地小、造價低 | 較陡峭不安全 | 小坪數住宅 |
L型梯 | 轉折緩衝、安全性高 | 需要較大空間 | 中型住宅 |
旋轉梯 | 造型美觀、節省空間 | 施工難度高 | 挑高空間 |
再來就是公共區域的規劃,台灣人最愛在客廳聚會,建議把客廳、餐廳這些公共空間放在下層,私密的臥室區放在上層。記得留個小平台或過渡空間,讓上下樓層的轉換更自然。採光也要特別注意,很多複式樓層中間層會很暗,可以考慮做個挑空設計或加裝天窗,讓陽光能照進來。
收納空間的規劃也很重要,台灣住宅普遍坪數不大,建議可以利用樓梯下方做收納櫃,或是牆面做嵌入式收納。我朋友家就在樓梯轉角做了整面書牆,既實用又好看。上層的走道空間也別浪費,做個淺櫃收納換季衣物剛剛好。
最後是風格的一致性,雖然是不同樓層,但整體風格還是要統一。台灣很多設計師會用相同的地板材質或牆面色調來串連空間,再透過軟裝做些變化。比如下層用深色木地板顯穩重,上層臥室區就用同色系但淺一點的木地板,整體感就出來了。
複式樓層裝潢要注意什麼?過來人的血淚經驗談,這可是很多人在裝潢時會遇到的難題。我自己當初也是踩了不少雷,現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際經驗,讓你們少走點冤枉路。複式樓層最麻煩的就是空間規劃和動線設計,樓梯位置、收納空間這些都要事先想清楚,不然住進去才發現問題就來不及了。
首先,樓梯的設計絕對是重中之重。很多人為了省空間把樓梯做得很窄,結果搬家具時才發現根本過不去,最後只能拆掉重做。建議樓梯寬度至少要有80公分,轉角處更要留足空間。另外,扶手的高度和材質也要注意,家裡有老人小孩的話,安全性絕對不能馬虎。
再來就是收納問題,複式樓層很容易出現「樓上樓下跑」的狀況。建議在規劃時就要把常用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位置,比如樓梯下方就是很好的收納空間。我自己後來在樓梯下方做了抽屜和櫃子,真的省了不少麻煩。
重點項目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
樓梯設計 | 寬度至少80公分,轉角留足空間,扶手高度適中 |
收納規劃 | 利用樓梯下方空間,常用物品放在易取處 |
管線配置 | 上下層水電管線要預留檢修孔,避免日後維修困難 |
隔音處理 | 樓板加裝隔音材質,樓梯處特別加強,避免上下層互相干擾 |
管線配置也是很多人會忽略的部分。上下層的水電管線一定要預留檢修孔,不然日後出問題要維修時,可能得把整個裝潢拆掉。我自己就遇過樓上漏水卻找不到源頭的狀況,最後只好敲開牆壁檢查,真的超級麻煩。
隔音處理也不能省,特別是樓梯連接處和樓板。建議在裝潢時就加裝隔音材質,不然樓上走路樓下聽得一清二楚,久了真的會影響生活品質。我朋友家就是沒做隔音,現在晚上都不敢在樓上走動,怕吵到樓下的家人。